“民国大盗”袁世凯与“黎菩萨”之间的明争暗斗!

月悠说史 2022-10-19 20:48:55
黎元洪联合袁世凯力除革命党人

1912年8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收到一封密电。

其内容是,要将革命党人张振武立即处置。

而发这封电报的人,就是当时的民国临时副总统黎元洪。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在革命党人推举下,成为了湖北都督。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黎元洪当选为临时副总统。

黎元洪是被革命党人推选为湖北都督的,那他为什么还要将张振武置于死地呢?

原来,武昌起义时,黎元洪本是大清的一个小小协统,权力虽然不大,可前途还是不错的。

因为武昌起义的消息泄露,一片慌乱中,起义提前爆发。

由于革命军群龙无首,革命党人就把黎元洪给揪了出来。

那时的黎元洪一百个不情愿,最后革命军把他圈禁起来,逼得他当了都督。

而张振武当时却说了一句很不地道的话:要将黎元洪展首示众,以扬革命军生威。

由此之后,二人结下梁子,面和心不和。

因为张振武手里握有兵权,这让黎元洪感到如芒刺在背,于是便想铲除心头大患。

为了调虎离山,黎元洪便与袁世凯商量,以革命首义的名义将张振武召到北京。

并给了他一个冠冕堂皇的闲差“总统府军事顾问官”。

谁知张振武还真想做点事,在他的一再要求下,袁世凯又封他为蒙古屯恳史。

然而当张振武申请运作经费时,却遭到了袁世凯的拒绝。

张振武这才明白自己被算计了,一怒之下回了武昌。

黎元洪看到张振武又重新聚集旧势力,感到更大的威胁,于是他发密电给袁世凯,决心要除掉张振武。

而此时的袁世凯早已看出武昌军政府内部的刀光剑影,他也想趁机拉拢黎元洪,共同对付革命党人。

于是袁世凯又想到一条妙计,再次发电报邀请张振武来京。

1912年8月15日,张振武又一次来到北京。他以为袁世凯能重任他。

一天晚上,在回旅馆的途,事先潜伏军警突然冒出来,将张振武所抓捕,随后被绑押到军政执法处。

紧接着,在没有任何审讯的情况下,张振武被枪杀了。

袁世凯为拉拢黎元洪不遗余力

事件发生后,中国同盟会宣布,革去黎元洪协理一职,并除名。

其他党派议员也联名对袁世凯黎元洪提出质问及弹劾。

袁世凯首先把黎元洪推出来,而黎元洪也列举了张振武的莫须有15大罪状,为自己开脱和辩解。

由于参议院中各派互不协调,最后张振武被枪杀一案也就不了了之。

但这事,这也使得黎元的与袁世凯的关系似乎变得紧密起来。

黎元洪不是革命党人,也不是军阀,但是却有着革命元勋的威望。

这对一心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有着相当大的威胁。

于是为了将黎元洪牢牢攥在手里,袁世凯展开了一系列攻势。

首先他送给黎元洪100万元的军饷,后来又提写“中华中华民国副总统府”的大匾,派专人送去了武昌。

不过这些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由大总统推荐来副总统当差的人。

其实黎元洪里跟明镜似的。他不得不苦笑着将这些有特殊使命的人照单收下。

这天,岑春煊和章世钊前来拜访时,黎元洪便吓出一头冷汗。

黎元洪知道二人来,毕竟有大事交底。

果不其然,主客坐定后,客人称袁世凯正在北京帝制自为,成为窃民国之大盗。

他们已在上海与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达成共识,拥力副总统起兵讨袁。

黎元洪听后笑道,袁总统绝不会称帝,大可放心。

然而,就在客人怏怏离开后,黎元洪立刻派手下为二人各送去500银元。

并督促来人迅速离武汉,因为方才会谈时,有袁世凯的耳目在倾听。

黎元洪知道,袁世凯是个两面三刀,诡计多端的人,因此自己绝对不会去北京就职。

袁世凯连发攻势控制黎元洪

而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早已识破了黎元洪的心思。

他不急不躁,既然三番两次请不来黎元洪,那就使出最后一招儿。

他叫来自己的第一爱将兼干女婿陆军总统段祺瑞。让他到湖北。

段祺瑞于是来到武汉黎府,与他商议整顿军务一事,事情完毕,黎元洪送段祺瑞上火车。

不料两人上车之后,段祺瑞反而下车,只留下黎元洪在车上了。

就在这时,袁世凯也颁发了任命段祺瑞为湖北都督的总统令。

就这样,黎元洪很无奈地去了北京。当火车停靠在北京车站时时,他受到了高规格的迎接。

袁世凯公子袁克定和总统府侍卫长荫昌等人在车下迎叩。

然后让黎元洪坐上了最高规格的金漆朱马双马车。

而这辆高规格的大总统专车,当时除了袁世凯和孙中山坐过外,黎元洪就是第三位了。

黎元洪被袁世凯迎“国宝”一样迎进了“新华宫”。

袁世凯将黎元洪安排在瀛台,瀛台是个清幽之地,三面环水,好似海中仙岛。

而这里,也正是当年慈禧太后软禁光绪皇帝的那座孤岛。

他要把威望颇高的民国元勋搁在眼皮子底下。

为了对付他这个寡言而睿智的副手,袁世凯又想出了一个法子。

春节刚过,袁世凯就请黎元洪一家到他府里做客,嘘寒问暖后,袁世凯把家中儿女叫了出来。

然后对黎元洪道,我们两家互换,你的女儿给我个做儿媳妇。同样我也给你一个女儿。

黎元洪听后脸上有点变色,他非常明白袁世凯的别有用心。

但为了大局着想,黎元洪不得不答应这门政治联姻。

就在这次家庭会议上,黎元洪8岁的次女黎绍芳和袁家11岁九公子袁克久定下了亲事。

袁世凯曾试探黎元洪对自己当皇帝的态度,黎元洪却与他的初衷大相径庭,这让袁世凯很是不快。

从此袁世凯再也没谈过此事,与此同时,黎元洪对国家大事也没有了决策权,他只能每天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尽管胸有大志,但是黎元洪只能在袁世凯的强权下韬光养晦。

而女儿也因为违心嫁给袁世凯儿子儿子而患上了精神疾病。

从瀛台到丰泽园下了船只有一箭之地,但他只见过大总统兼亲家袁世凯五次。

见面后,两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却事事与黎元洪无关。

黎元洪大义凛然誓死反对称帝

1914年8月,袁世凯的最高级智囊杨度突然来访。

原来他是解释袁世凯鼓吹机关帝制“筹安会”的成立。

不料客人刚一开口,黎元洪坚决地说,对违背民国之事非愿所闻。

听罢,筹安会发起人和理事会杨度悻悻性离去。

不久以后,一些官僚政客和无耻文人,竟然组成了所谓的“公民团”。

他们纷纷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更改国体。

当时黎元洪不仅是副总统,还兼任参谋院院长。

他内心反对帝制,却又不敢和袁世凯公开作对,只好辞去职位以便毫无瓜葛。

9月下旬,黎元洪迁入王府井大街一隅的东厂胡同,从此闭门谢客,他为自己的家取了一个堂号叫“大德堂”。

而且,他开始拒领绝领取副总统月俸及公费,并将“副总统办公处”请示裁撤。

另一边,就传来了袁世凯“登基”的消息,他准备在1916年元旦登基做皇帝。

而袁世凯接帝制后,首先想做的事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

袁世凯这样做,别有用心。因为在他看来,黎元洪手中虽无兵卒,但自身作为武昌首义元勋威望颇高。

如果自己能将其拉下水,可为自己的称帝一事造大声势,其影响力度就会扩大。

次日,新朝文武浩浩荡荡赶来东厂祝贺。黎元洪身着中式便装出面,以示对新朝不承认。

他不卑不亢地说,大总统虽然颁令,但鄙人受之有愧,说完扔下满院的宾客独自回屋。

袁世凯想要黎元洪为自己捧场,当然不肯善罢甘休。

当天下午,他就派人来到黎府为黎元洪量制“亲王服”,谁知黎元洪黑着脸把来人打发出门。

数日后,尴尬的袁世凯又派要员手捧“诰令”请其接受王爷之封,黎元洪又将来人骂了出去。

就在此时,海军总长刘冠雄的儿子结婚。黎元洪红不便出门祝贺,便派女儿黎绍芬代为赴宴。

没想到有人见到黎大小姐立马恭维道,亲王格格来了。

14岁的黎绍芬气愤的当即起身回了家。

后来奉袁世凯之命,来黎宅游说的更是络绎不绝。

黎元洪真的急了,他对来客说,你们再逼我就撞死在这里。

几天后,被袁世凯软禁的云南都督蔡锷将军神秘逃出了京城。

回到云南后,他即可宣布云南独立。西南各省迅速组成“护国军”起兵讨袁,黎元洪也称赞拥之。

在袁世凯和段祺瑞的眼里,黎元洪只不过是一枚可利用的棋子。

但袁世凯怎么也没想到,黎元洪这个看似软弱的亲家,却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自己致命一击。

3月22日,在众人声讨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随后,袁世凯忧愤成疾,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以此,黎元洪与袁世凯交手,以袁世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有名无实。

因为无论资历还是实力,他都无法与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抗衡。

段祺瑞在北洋军阀集团可以说是仅次于袁世凯的第二号人物。

他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还曾身兼数职,门生故吏颇多,在北洋军阀集团内部根深叶茂。

黎元洪与段祺瑞的恩怨终演变成了“府院之争”,最后他被迫辞职出走。

1922年,黎元洪复职,但一年后又再度辞职,最终完全退出政坛。

1928年,黎元洪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65岁。

纵观黎元洪一生,虽然各界人士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他始终有大格局,大事不糊涂,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念,是聪慧的处世之道。

0 阅读:3

月悠说史

简介:知古鉴今,探索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