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为打压曾国藩,提拔此人来制约他,曾国藩听后大喜:天助我也

越山过去 2024-03-04 21:45:12

1852年,因母丧回乡丁忧的吏部左侍郎曾国藩,响应朝廷号召,开始组建湘军,对抗上一年起事的太平天国运动。

一年之后,曾国藩在湖南拉起了一支一万七千多人的队伍,这股力量却引起了咸丰皇帝的猜忌,而咸丰皇帝用来制约曾国藩的人,反倒成了曾国藩的一大助力。

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誓师东征时,朝中军机大臣向咸丰皇帝进言:“曾国藩以左侍郎的身份回乡,振臂一呼就有上万人追随,这对国家可能不是什么好事。”

这话正中咸丰皇帝的隐忧,他觉得曾国藩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对他不加以限制,恐怕将来的危害比太平天国还要大。

其实曾国藩能组建起湘军,他的影响力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靠有钱好办事。

曾国藩在京为官十多年,从不入流的翰林院庶吉士,一直做到二品侍郎,确实根基深厚,在家乡广有声望。

组建湘军时,他在湖南的旧僚、学生给了他不少帮助,不过招募兵勇就要说钱,他给出的军饷要比清朝的绿营高一倍。

就算曾国藩在家乡人脉广,他也筹不到这么多钱,乡绅们没有利益,捐给他的钱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支撑他的军费。

最终还是曾国藩向咸丰皇帝,申请来几千份“监生”文凭,和虚衔官职委任状,卖给乡绅才筹措到军费。

可以说组建湘军的基础是朝廷的资源,曾国藩的声望只起到辅助作用。可是皇帝疑心病都很重,咸丰皇帝仍然忌惮曾国藩的声望,还没等打败太平军,他就开始打起了削弱曾国藩的主意。

朝廷正需要湘军,咸丰皇帝暂时不能动湘军,就要用另一个人,来取代曾国藩在湘军中的领导地位。

咸丰皇帝启用的人叫胡林翼,1855年,太平军攻占武昌,湖北巡抚陶恩培被杀,咸丰皇帝没有让正在湖北作战的曾国藩,接替湖北巡抚的职位,而是让曾国藩的下属胡林翼,暂代湖北巡抚,胡林翼转而成了曾国藩的上司。

面对这种情况,曾国藩不忧反喜,大呼“天助我也”,有胡林翼这个奇人当湖北巡抚,曾国藩相信,他的前途只会更加光明。

胡林翼的人生经历很另类,他出生在湖南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做过四品京官。

胡林翼年轻时当过一段时间恶少,可他送岳母到岳父的任所回来后,整个人就转了性,从一个恶少变成了青年才俊。

胡林翼的岳父是晚清名士陶澍,陶澍慧眼识人,第一次见到八岁的胡林翼,就认定他是自己的乘龙快婿,把五岁的女儿许给他做了娃娃亲。

胡林翼二十一岁的时候,和夫人一起送岳母去南京,那时陶澍在南京任两江总督。胡林翼在南京呆了一年,陶澍办完公事回来,都要和他谈学问谈处世。

岳父的言传身教,对胡林翼的启发很大,他回乡后就开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锻炼自己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曾以秀才的身份,帮县里解决了赈济灾民的难题。

胡林翼本来对八股科考深恶痛绝,认为八股文比焚书的危害还大,从南京回来后,他也开始在仕途上用心想有一番作为,凭着他良好的教育基础,他一路考上进士,出任科考的考官。

胡林翼离职丁忧期满,他的学生都觉得他是不拘一格的奇才,回到京里候却很委屈他,外放地方官更能让他发挥,就众筹了一万两银子,给他捐了个知府的职位。

捐官可以自己选择地方,大家都以为胡林翼会选江南富庶之地,没想到他却选了偏远贫穷的贵州。

胡林翼这种人可能会放荡不羁,唯独不可能庸俗,他一旦选择当官就变得很理想化,他到贫穷的贵州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吏治理清廉的抱负。

到了贵州,胡林翼不仅为官清廉,还善于走群众路线。他经常穿着草鞋、短衣,和底层民众打成一片。

贵州匪患严重,依靠发动群众,胡林翼剿匪成效显著,还把他的作战经验写成了《胡氏兵法》。

曾国藩对胡林翼的才干早有耳闻,一组建湘军马上保举胡林翼到湘军任职,并放手让他自己率领一支军队。武昌战败咸丰皇帝借机打压曾国藩,把胡林翼提为湖北巡抚。

咸丰认为胡林翼有才干不恋权,又是湖南人,正好可以取代曾国藩领导湘军。

而曾国藩认为胡林翼和他志同道合,都以国事为重,不会搞权斗,正好可以遮挡朝廷对他的猜忌,所以他一听到胡林翼任湖北巡抚,就高兴得大喊“天助我也。”

曾国藩没有看错胡林翼,胡林翼主持湘军大局后,以自己不拘一格的性情,倾力为曾国藩协调各方关系,而曾国藩恰恰缺乏这种协调能力。

胡林翼主持湘军时立下的战功,不比曾国藩小,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取代曾国藩,他佩服曾国藩的品性才干,更了解曾国藩凝聚湘军的作用,一心拥戴曾国藩做湘军的领袖。

有胡林翼的保举和支持,曾国藩又被咸丰皇帝重用,1860年实任两江总督。次年湘军攻占安庆,曾国藩上奏胡林翼首功,而胡林翼在这一年去世,去世时还不到五十岁。

湘军催生出一批晚清名臣,这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结果。三湘才俊以他们的胸怀和能力,在大厦将倾的时代,成就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0 阅读:200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