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史话44-盛赞江陵府,雄都原壮丽-杜甫在江陵

赵罗洲 2023-12-23 13:38:48

伟大诗人杜甫(公元七一二--七七O年),生逢唐代由盛转衰乱离之年,忧国忧民,常常举家漂泊。晚年体老病弱时际,由四川来到荆州,寓居数月,写下不少诗篇,现今尚存三十多首。这是诗人后期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不少作品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联系很紧。

盛赞江陵府,雄都原壮丽。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渺然。

白鱼如切玉,朱桔不论钱。

这是杜甫所写《江陵望峡隘》一诗的前半首。诗中描绘的鱼米之乡的秀丽风物,至今读来使人感到情趣盎然。

江陵荆州城,是早已闻名历史的文化古城,向以古迹名胜众多著称。诗人寓居四川的时候,就作诗这样说道:“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送李功曹至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荆州又是诗人祖籍襄阳的近地。当时他的亲弟杜观、堂弟杜位,正在江陵作小官;跟诗人相识的老朋友郑审、李之芳,这时也在古城。一向切望返回长安为国建功立业的诗人,本就准备取道江陵经襄阳入中原(江陵有驿道去长安)。当初在成都欣闻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诗人“漫卷诗书喜欲狂,”真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一路来到江陵,“便下襄阳向洛阳。”

公元七六五年底,杜甫决定东下荆州。诗人携带家眷,坐上小木船离开了成都草堂,结束了他在两川的五年多流寓生活。次年春上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时,不幸生起病来,全家就在夔州暂住。过了两年,即到了公元七六八年春上,才由夔州来到荆州。舟发白帝,穿越三峡,一泻直下。诗人曾在一首五律中回忆道:“买薪犹白帝,鸣橹已沙头(即今沙市)”(《送王十六判官》)。这跟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年阳春三月,年已五十七岁的诗人,终于到了早就响往的古城。回望西来山水,举目眼前风物,诗人写下了《江陵望峡隘》一诗。全诗这样写道:闻说江陵府,云沙静渺然。白鱼如切玉,朱桔不论钱。水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青山各在眼,却望峡中天。

诗人本是漂泊流寓,身世可叹。但在初到江陵时,跟亲朋会聚,诗酒叙旧,不失一番乐趣。他曾经同郑审(当时为江陵府少尹)一起漫游古城南湖,同李之芳、崔彧等吟诗联句,也常去两个弟弟家作客。诗人不无欣慰地说:“朋酒日高会,老夫今始知。”当时的荆南节度使卫伯玉新楼落成,他也曾献诗作贺说:“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碧窗宿雾蒙蒙湿,朱栱浮云细细轻。 这对新楼描绘是相当美的。在另一首贺诗里,他写道: “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获散江湖。后人因取其前半句将荆州城西北城楼命名为“雄楚楼”。

荆州是古代楚国建都之地,一向是以前各朝战略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诗人缅怀历史,寄寓自己身世,写下了《江陵望幸》一诗:

雄都原壮丽,望幸数威神。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

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未枉周王驾,终朝汉武巡。

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早发云台仗,恩波起涸鳞。

诗人极言古城的壮丽、险要,回顾周昭王、汉武帝等历朝对它的重视,正是寄希望于唐朝廷能够象前代看待古城的重要一样来对待他,从而“早发云台仗,恩波起涸鳞”,使自己能够为国立效,一展壮志。

一心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爱国诗人,尽管颠沛流离,遭际不幸,兼且年岁已高,又体弱多病,但胸间那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一直在激烈地跳动。

诗人寓居江陵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平定之初。由于继之而来的各地藩镇互相混斗,加上异族入侵,全国仍处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之中。

当时,兴兵作乱、互相争斗的军阀们,跟曾经猖獗一时的安禄山、史思明一样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杜甫在《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里面,怒斥这些制造动乱的藩镇是“蛟螭深作横,豺虎乱雄猜”;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苍忙步兵哭,辗转仲宣哀。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盃。”在诗人看来,当初汉末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王粲(字仲宣)在《七哀诗》中所描写的惨痛情景,而今又重现在自己眼前,真如“秋水漫湘竹,阴风过岭梅”(同上诗)一样。那时候,江陵这里也是“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显得很不安宁。诗人在这同一诗中深沉地叹息道:“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

诗人这时候的身体也确是越发衰老了。才五十七岁的人,已是白发苍苍,柱杖而行。由于漂泊流离,寄人篱下,日子久了生活也渐渐成了问题,甚至到了“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的境地。那些趋炎附势的衙门官吏,对老病无职的诗人自然没有放在眼里,就连小吏也对他白眼。掌权的卫伯玉他们也没有给诗人开启荐引之门。但这一切都没有减弱诗人对祖国的诚挚感情。他知道自己已经届临晚年,不大可能再有所作为,把那满腔的希望寄托给了年青的一代。

那时,江陵有个姓王的青年官吏,将去四川任职。他目睹当时的乱离时世,感到纵有才能也发挥不了作用,心里快怏不快。杜甫跟他登上《仲宣楼》话别,并赠诗一首热情加以勉励,希望他能够一心为国家伸展奇才。这首题作《短歌赠王郎司直》的七言古诗写道:

王郎酒酣拨剑斫地歌莫哀,我能为尔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大树)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大海)开。且脱佩剑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泛指蜀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在古城期间,也曾游览古迹名胜,写有一些咏怀诗篇。广为传颂的《咏怀古迹五首》,就是在这一期间所写。其中的第一首(《宋玉宅》)这样写道: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国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玉的代表作《九辩》一开头写道: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当时宋玉面对楚国的日益衰微,发出了悲秋的慨叹。诗人认为才华富盛(即“风流儒雅”)的宋玉不失为自己的老师,只可惜没有生长在同一时代来一起倾泻悲秋的心情。“云雨荒台岂梦思”,是说宋玉《高唐赋》里面讲到的楚襄王梦会神女的故址,现在也徒然不可在梦中思及。这跟下面的“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一样,是讲往事早已消失的意思。总的说宋玉文章是好,但楚宫现在已看不到了。诗人从当时的境遇出发,在这些咏怀诗里,常常寄托着忧国忧民郁郁深沉的思想感情,往往感慨系之,一唱三叹,寓意深切。

诗人本想由江陵经中原入长安。当时全国仍然动荡不安,北方又发生吐番入侵,京城戒严,眼见得去长安已没有可能。到了这年秋天,便离开古城去公安。当他踏上南去旅途之时,写下了《江陵舟中》一诗: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

今朝云细薄,昨夜月轻圆。漂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便点出诗人到处漂泊流离的凄苦情景。但诗人并没有过多去悲叹,接着写出了眼中所见景物,用渔人正在结缆排网捕鱼与官家粮船相连陪衬,富有讽刺意味。回头又勾出淡云轻月,以衬托末尾作为全诗主旨的两句。诗人自比到处

漂泊的水上神仙,深为感叹。在另一首《江汉》诗中,诗人写道: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人到了公安,公安也很不安宁。“入邑豺狼斗,伤弓鸟雀饥”(《移居公安赠卫大郎》)。本来,作为当初刘备屯兵和吕蒙袭荆州后受赏庆宴之地,是很可以勾起一些诗兴来的。但这时映入诗人眼帘的三国旧地景色,如同压在他心头对国事的忧愁一样深沉。他在《公安县怀古》一诗中写道: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各。维舟倚前涌,长啸一含情。

在公安住不多久,诗人便去石首,并南下岳阳,想投找做衡阳刺史的旧友韦之晋。当诗人在右首乘船起程的时候,给现今荆州之地留下了他所写的最后一首诗篇《石首早发》:

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暋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

是日北风尚未回,客行岁晚犹相催;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山归去来。

诗人告别荆州之后一年多时间,就贫病交迫长眠于洞庭湖中雪浪滚涌的一条小木船上。为表示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纪念,人们把他当初寓居之地称为“杜甫巷”(在今沙市)。在公安,后人也曾在诗人暂居的故址建有“杜息亭”。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3-12-23 23:41

    杜甫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沙市当地人为了尊重诗人,把他寓居的那条小巷称为"杜工部巷",而非杜甫巷。由于杜甫和李白神交已久,李白曾在沙市暂住的地方"青莲阁",也位于杜工部巷的巷尾。我小时候经常和我妈在这条巷子里摆摊卖蔬菜,所以知道。

赵罗洲

简介:湖北乡土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