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出现时,身体会发出5个警报!只需10秒,自测胃部健康

欣迈康康 2024-04-14 06:32:47

养胃是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如今大家吃得越来越好,但时不时捂着肚子喊胃疼的人也多了。你的胃还好吗?

先来简单自测一下,如果你对这5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那请好好看完全文,教你几招保卫肠胃健康。

问题1:你吃饭快不快,饭菜烫不烫,菜做得油大不大?问题2:你抽烟喝酒吗?问题3:你有熬夜的不良习惯吗?问题4:你经常着急生气郁闷焦虑吗?问题5:你很少运动吗?

01

警惕胃病向胃癌转变的5个信号

据统计,中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占全世界44%[1]。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健康的BMI、糖尿病导致的胃癌负担呈上升趋势。

胃癌早期不痛不痒,当身体出现以下异常变化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胃癌来“敲门”:

1.疼痛性质改变

通常胃病引起的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餐后或空腹时疼痛。

当疼痛性质发生改变,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时,这可能是胃癌的早期信号。肿瘤的生长、对胃壁神经的侵犯都可能引起疼痛性质的变化。

2.上腹出现肿块

在正常情况下,心窝部位是柔软的,如果在此处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应警惕是胃癌生长的表现。

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可能会在上腹部形成肿块,引起挤压疼痛,这种情况需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确认。

3.烧心反酸

烧心反酸是指胸骨下部有烧灼感,像是有一团火在燃烧。这种症状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和口咽部引起的。

长期刺激下,胃粘膜受损,易发展为慢性胃炎等癌前病变。

4.体重骤降

当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可能是胃癌消耗大量营养,或者肿瘤阻塞食物通道,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

此外,胃癌患者可能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原因,摄入的营养减少,也会导致体重下降。

5.大便发黑

大便发黑通常是由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血液在消化道中分解后,形成黑色的硫化铁,就染黑了大便。

如果出现非食物、药物原因的黑便,并泛油光、带有血腥味,可能是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的信号,应尽快就医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

02

一条条对照看,你是胃癌高危人群吗?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 5 年生存率不足50%。胃癌发现得越早,存活几率就越大。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据《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符合下列第1条和第2~6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重点筛查:

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有胃癌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的胃部不适,也应注重胃癌筛查。目前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内镜及内镜下活检,大多数早期胃癌都能通过胃镜活检明确诊断出来。

常规体检时,可通过碳13尿素呼气实验,检查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40岁以上的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60岁以上的人群,或有胃病和家族史的人,应遵医嘱定期做胃镜。

03

科学养胃,到底该怎么吃?

老一辈常说“喝粥能养胃”“以形补形,吃猪肚能强胃”,这些都是真的吗?

其实,没有所谓的“养胃食物”,真正的养胃良方是饮食规律,定时定量,不要突然暴饮暴食,也别让胃饿得太久。吃饭时注意细嚼慢咽,每餐吃七分饱即可。

至于白粥、米糊、面条等,虽易于消化,但长期吃反而会削弱消化功能,且营养单一,不利于肠胃健康。此外,粥的升糖指数普遍较高,不推荐血糖控制不稳者及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

想养个好胃,要学会“挑食”。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胀气的豆类,少吃油腻的肉类和加工腌制食品,非必要不饮酒。

0 阅读:8

欣迈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