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内蒙遗址:出土中国最早玉器,揭开小女孩墓葬新用途之谜

船长卡戎 2024-05-08 09:08:31

我们中国人对玉器的喜爱,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对于美玉的热爱,就如同对生活的热爱一样深沉。从古至今,美玉一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一直以美玉为灵魂的独特文化璀璨闪耀。无数的故事、历史和传统凝结在这些精美的玉器之中,代代相传,悠久而深沉。他们,如同珍宝,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历经千年,熠熠生辉。

但是,您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玉石被人们寄托这种情感吗?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有个地方叫敖汉旗,那里有个叫兴隆洼的村庄。这是我国一种很古老的文明,大约有8000多年历史。在20世纪的时候,人们在其他地方,比如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和阜新县等地,也挖出了类似的文化遗址。

在这些地方,一共挖出了100多件玉器。科学家们通过一种叫放射性碳素测定的方法,发现这些玉器已经有8200到7400年的历史了。这些资料证明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和欣赏玉器了。兴隆洼文化的玉器是目前知道最早的玉器之一,开创了史前用玉的先河。

我们的玉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专家们猜测,最早的玉石文化可能是从3到2万年前北亚的人群中发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北亚人群与中国北方的人群有了交流,玉石文化也开始向南方传播。在中国的历史上,使用玉的传统大致上越靠近南方就越晚出现。但在5千年前,这个传统基本上已经覆盖了整个中国,并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9千年前的黑龙江小南山遗址、8千年前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一直到现在7到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和晚期以及浙江的马家浜和河姆渡文化中,看到这种传播的证据。

玉玦是中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之一,它的形状像一个环,但中间有一个缺口。这是兴隆洼文化很有特色的玉器。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人们主要把它戴在耳朵上或者挂在身上作为装饰。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制作比较简单,造型大多是椭圆形和圆形断面的带缺环形体,除了红山文化的猪龙形玦外,其他的玉玦都是没有纹饰的。

在1992年的秋天,考古学家们在敖汉旗宝国吐乡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在这个地方,他们发现了一些非常古老的房址,并且在这些房址内发现了一些埋葬的墓地。

这些墓地当中,专家们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最早的玉器。这些玉器非常漂亮,而且做工非常精细。这里出土了我国第一对玉玦,是在117号墓的人头骨两侧发现的。这些玉玦饰被放在死者的双耳旁边,而且缺口是朝上的。根据这个发现,专家们可以确定,早期的玦饰就是耳环。

另外,M4号墓的主人是位小女孩,她的头骨被直直地放置着,周围散落了很多石管。让人惊讶的是,她的右眼眶内嵌有一件玉玦。对于这个现象,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刘国祥研究员解释说:“以玦示目”是指在古代,人们用玉玦来象征眼睛。这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玉眼”。而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陶塑女神头像中,双眼内也嵌入了圆形绿色玉片。刘国祥研究员认为,这应该是用玉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古人或许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

在辽阔的内蒙兴隆洼,一处看似平凡的遗址,却隐藏着惊人的秘密。那里,时间的指针回溯到远古,中国最早的玉器之一,犹如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历史的黑暗。这些玉器,尽管形态各异,却都以最原始的方式,诉说着中国人的情感与智慧。它们是古人心灵的映射,是他们情感、信仰、生活和艺术的结晶。

看着这些玉器,仿佛可以看到古人虔诚的面孔,感受到他们用粗糙的双手雕刻玉时的专注与敬畏。这些玉器,就是他们心灵的音符,生命的旋律。兴隆洼遗址的玉器,就像是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了中国玉文化的源头。它们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最初的涟漪,荡漾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0 阅读:0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