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林黛玉说“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红娘报”,是违规的浑话?

润杨的红楼笔记 2024-05-04 15:13:06

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良辰美景奈何天”是违规矩的浑话?

《红楼梦》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请刘姥姥吃酒,席间要说酒令,每个人都要说。

鸳鸯是令官,谁输了就罚谁喝酒。轮到黛玉时。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

宝钗为什么回头看黛玉呢?

这其中就有说道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话是违规的浑话。

1.因为这句话出自淫书《牡丹亭》。

这句话出自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女主角杜丽娘的一句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有男女相爱的故事情节,属于反对传统婚姻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书籍,因此被儒家道学先生视为“淫书”。

世家大族里,无论男女都不能读这样的书。谁说出里面的诗词,就说明,谁看了这本书。这是很没脸面的事情。

林黛玉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句子,说明她看了这部淫书。如果被长辈知道了,脸面就没有了。因此“宝钗听了,回头看看她“。

黛玉并不理会宝钗的意思,只怕受罚,继续对酒令

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结果忙中出错,黛玉又说出一句忌惮的话“红娘”。

红娘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她撺掇小姐和张生在西厢约会,污了小姐的清白。张生唱词中有一句:“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西厢记》同样也被视为淫书,被视为洪水猛兽。凡是看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孩子都被定义为坏孩子。

当初宝玉要看这些书的时候,茗烟就说过:“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

如果被发现读禁书,不仅主人被罚,连小厮也会被罚。

宝玉偷偷在大观园看禁书的时候,被黛玉看到了。黛玉一口气读完了《会真记》。“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诵。”宝玉和黛玉读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书的辞藻如此华丽,余香满口。

其实,这些书并非诲淫诲盗,就看是什么人,就看怎么读书了。鲁迅说过,“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宝黛读西厢和读牡丹亭,看到的不是淫,而是满口留香的诗词歌赋,悲欢离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虽然现在看来,读这些书没有错。但是当时看来,读这些书就不符合女孩子的身份了。能说出书里的句子是大逆不道的,是浑话。

当宝钗让黛玉跪下,要审黛玉的时候,黛玉都吓傻了。不断哀求宝玉,饶了她这一回,下回再也不敢了。

宝钗高手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四十二回,黛玉还为当时说错话而道歉。

黛玉笑着忙央告:“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去?”众人不知话内有因,都笑道:“说的好可怜见的,连我们也软了,饶了她罢。”又宝钗原是和他玩,忽听她又拉扯上前番说他胡看杂书的话,便不好再和他厮闹,放起他来。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

第四十五回,黛玉依然为自己说错话而后悔不已。她对宝钗能放过自己,没有告诉长辈而感激不尽。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在古代女孩子无才便是德。不鼓励女孩读书。宝钗和大多数人都认为:”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内之事。“

女人的分内事就是针黹纺织,相夫教子的事。

2.这句话还出自戏曲《牡丹亭》。

黛玉和宝玉读过《会真记》,葬花之后,刚走到梨香院墙角边,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原来是小戏子在演习戏文呢。

只听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牡丹亭的书不允许看,却允许看戏。因为许多人都不注意唱词的内容。黛玉以前就没留意过唱词的内容。

不过这些戏也不适合年轻姑娘看。怕教坏了女孩子。贾母就批评过才子佳人的戏,说这些戏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让孩子们看。

不管什么情况,无论黛玉是看戏看到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还是在书里看到的,都是不妥当的,说出来就更属于浑话了。因此黛玉听宝钗审问她,才那么慌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宝钗道歉。

黛玉再也不敢看这些才子佳人的书籍了,生怕乱了性情,或者不留心再说出什么浑话来。

本文共2060字,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