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经甘凤池版本“易筋经”系统解读

卫昌国学说说 2024-05-11 09:10:36

梁羽生小说中,江南大侠甘凤池非常著名。事实上,甘凤池也是有历史记载的人物,“凤池,江南江宁人,为天下拳棍名师,拳勇冠天下。得南少林朝元大师亲炙,易筋经劲,身如铁石,臂力千斤,手能破坚……”

梁羽生小说中,甘凤池与吕四娘都是明朝公主阿九(独臂神尼)的弟子。实际上,甘凤池活跃于1700年前后,生平不详,曾拜思想家黄宗羲第三子黄百家和一念和尚为师。

因此,也有流传甘凤池易筋经。

甘凤池易筋经与周守儒所传播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不同,不侧重于导引,更重筋骨锻炼和所谓内功。

但其包含内容也与周守儒所传系统有很多类似之处,略讲如下。

一、甘凤池易筋经整体系统概述

甘凤池易筋经整体而言分为“大功篇”和“增演篇”。

大功篇包含:易筋经本论、内壮论、揉法、日月精华、内壮服药法、十二月行功法、行功轻重深浅法、两肘肋分内外功夫、木槌木杵和石袋势、配合阴阳、百日禁忌、内壮神勇、练手功、外壮神勇八段锦等。

增演篇相当于大功之补充、增进:包含上三下四段功、练臂劲功、打通关、运气法、贾力法、行功练劲法、虎功龙功行法、练手功法、导引法、罗汉劲。

就整体而言,都是增加内外劲力。

二、甘凤池易筋经功法基础

甘凤池易筋经后来也演化少林易筋经的不同练法,其整体功法基础与“易筋洗髓经”略有区别。

甘凤池易筋经“易筋经本论”中讲:

“凡学者,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勇往。”

又说:“清虚谓何?洗髓是也。勇往为何?易筋是也。易者,变也;筋者,劲也。”

其侧重于“筋”的应用,并认为,筋“联络周身,通行气血,助益精神,提挈动用。”

清虚本为静功,但甘凤池易筋经中,对此并无详细解读。

勇往,周守儒版本中为“脱换”,甘凤池更强调坚固内外功夫后,勇往直前,无坚不摧。

在此基础上,甘凤池易筋经认为,骨、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不离筋膜,但练筋容易,练膜难,所以应从筋开始。

操练功,强调气为主,气壮,则筋膜齐坚固。

气壮则先练内壮,再练外壮。

内壮法有三:

一曰:守中。此法专注于积气,下手功夫是揉法。 胸腹之间为中,掌揉此中,意识专注于此,如如不动,称之为守。

二曰:万勿它及。其实还是守中,没有它念,意识专注于掌下。

三曰:待其充周。意识专注,揉与守,极气时间到了,自然充满周遍。

内壮功除揉法外,增演功中,还有坐功、站桩功等;完成再练外功,练习四肢。

三、揉功练法

甘凤池易筋经揉法为基本功法,此法需借助外力,分为十二月行功法。

练揉法前以及揉法进行中,还需要练习“日月精华吐纳法”和“内服法”。

日月精华吐纳法其实就是呼吸法,选初一太阳,十五月亮。

初一早上,太阳刚出时,“登高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令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宫中,是为一咽。”如此七遍,然后行走片刻。

十五晚上,19-23点,选月亮明亮时,也是如此。

如下雨,则初二初三,十六十七。

就现代而言,早太阳升,晚月亮升,自然呼吸吞咽即可,每日都可以。

内服法,主要是练习之前服白茯苓等配置药丸。具体配方略。

第1个月揉法:

揉法有自揉,或者请少年童子帮助揉法。

“揉时解襟仰卧,心下脐上,适当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推而揉之。徐徐往来,匀匀勿乱,掌勿离皮,亦勿游动,是为合法。”

先揉上腹部,从右到左顺时针旋转轻轻揉动,掌不离开皮肤,也不游动。

无论是自己揉或请人帮助,被揉者均要关注掌下。

每次揉15-30分钟,早中晚三次。

第2个月行功法:

“初功一月,气已凝聚,胃觉宽大,其腹两旁,筋皆腾起,各宽寸余,用力努之,硬如木片,是有验也。”

揉一个月,筋膜腾起,然后,再外移一掌继续揉。两肋揉不到的地方,软的地方用木杵深捣。揉和捣也是每次15-30分钟,早中晚三次。

第3个月行动法:

前两次揉的地方筋膜腾起,用木槌轻轻敲击;

再外移两肋一掌揉。

也是揉敲每次15-30分钟,早中晚三次。

第4个月行功法:

前揉三掌都用木槌敲打;

肋部两掌宽处,先木杵捣,再木槌敲。肋部可增加石子袋敲打。

日行三次,每次15-30分钟。

第5-8月行功法:

“气循打处,逐路而行,则自心口,打至于颈;又自肋梢,打至于肩。周而复始,不可倒行。”

用石头袋敲打从心口到脖子;从肋下到肩膀。

需注意,以上行功都是从轻到重。

第9-12月行功法:

敲打和揉配合:从肩到枕部,从肩到夹脊;从夹脊到尾闾。

掌揉或用槌杵随便捣打。

一天三次,每次15-30分钟。

揉打后,用手搓放松。

四、增演上三焦功和下四段功

如果说,上述揉法还需要借助外力帮助。那么三焦功和下四段功更侧重于自我锻炼。

三焦功从下焦开始,即下丹田。

其实就是站桩功,也可以用坐功。类似周守儒定功,或立式八段锦功法。

甘凤池易筋经站桩功相对简单:

下焦站姿:肩宽站立,内八字,两手下垂。

中焦站姿:肩宽站立,内八字,两掌合胸;

上焦站姿:肩宽站立,内八字,两掌合十鼻尖。

下四段功,则是配合呼吸导引动作,脚趾抓地,用劲于两肋和腰。此外还需要配合敲打。

五、练劲法

甘凤池练劲法比较多,则是在揉功和站姿功外,专项练劲法。有外壮神勇八段锦,臂劲练法、贾力法、行功练劲、虎行功、龙行功、罗汉劲、手劲练法。

包含导引法和器具锻炼法。

其练劲法与易筋经十二大劲有类似处。

如虎行功:

肩宽站立,两手握拳肋间,变掌缓缓前推,再转腕如扯物,两手往下齐坠,仍握拳贴在两肋。如此49遍。

练后,两手背贴命门,全身放松散步100步左右。

散步后,可再全身揉摩:揉腹部,心窝、颈部、眼、鼻、面、胳膊、腿、脚。

六、总结

整体而言,甘凤池易筋经更侧重于武术功法,以练内外劲为主。有养生功能,但并不侧重于养生。对于养生而言,可用其揉腹法、站桩功、练劲导引功法。

但其整体系统比较复杂,没有必要全部练习。

卫昌国学

2024年5月

8 阅读:621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9:07

    讲解的比原书都明白[点赞]简明扼要[点赞]

  • 2024-05-13 13:59

    易筋经只是低端功法,跟广播体操没区别

    开水师傅 回复:
    第一式弓步好像拜月一样要吸气吞气下行的不用意恋怎么做你的又是哪个体操版本,八十年代国家放开禁止时流出来的。
    大江东去 回复:
    难道广播体操就不是从这些方面里分离出的,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都要借鉴,广播体操也不是凭空出现的。

卫昌国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