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马里围歼战中志愿军不到两个团将英军精锐格洛斯特营打得大败

史海撷英 2024-01-13 15:23:48

1951年4月,第四次战役的硝烟刚刚消散,山川纵横的朝鲜半岛透露着一股令人噤若寒蝉的安静,位于半岛中部的临津江在春寒料峭下看似波澜不惊,但两岸影影绰绰的机枪口、士兵和工事,遍地开花的铁丝网和铁蒺藜似乎暗示着即将爆发的大战。

临津江的北岸,是作为渡江第一梯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第63军,其下辖的187师、188师、189师都曾是华北和西北战场的一等主力,他们2个月前刚刚入朝作战并参加了第四次战役末期的阻击战,此时人员齐整,战意盎然,且在国内刚换上苏械轻武器并增强了炮兵配置,在平均火力上超过了先期入朝的部队。

南岸则是英军第29旅,这支参加过二战且功劳赫赫的英国部队共有5500多人,士兵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武器配置均属上乘,且各部均可得到其盎格鲁-撒克逊盟友重炮部队和航空兵的火力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该旅在第三次战役中其皇家尤尔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大部及1个坦克中队被我军歼灭,此刻再此兵戎相见,“复仇”的愿景亦点燃了战斗欲望。

附近的敌军还有韩1师和一个比利时营(江北岸),往东则是美3师,24师和25师,他们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并依靠炮兵火力控制了江面和江北诸要点和通道,企图凭借河流天险阻止志愿军进攻。

话说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之久,“联合国军”早已收起了对中国军队的轻视,转而视为足以匹敌的对手,“轻车熟路”的英国人将重点放在了应付“月亮攻势”上,可惜门清归门清,真打起来依旧是机动灵活的志愿军占据上风。

当4月22日晚21时,志愿军第63军187师迅速击溃江北残敌并抵达南岸英军阵地,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

随后,第187师第559团和第561团从格罗斯特团防守的雪马里两侧穿插迂回并向绀岳山西南的沙器幕方向渗透,将负责雪马里地区防御的英军的退路切断,其与东面美军第三师的防线联系亦被割裂。

此时的志愿军将士尚没有意识到,网里面的是一条颇具分量的大鱼。

该部队全名格罗斯特团第1营(简称格洛斯特营),其建军史可以追溯到1694年,在两百多年的征战史中屡立战功,威名赫赫,其中在1801年远征埃及的亚历山大之战中被授予独特的“后佩式徽章”荣誉,即将陆军帽徽分别佩在贝雷帽前后作为头饰,也被称作“英国陆军双徽营”。这是英国陆军唯一获此殊荣的部队,因此也被戏称为“英国皇家陆军”。事实上只有海空军以及部分警队方有“皇家”头衔。

当时,该营下辖4个步兵连,并配属了第8坦克团的1个连、第45炮兵营的1个连以及第170迫击炮连的1个排,战斗人数为773人。另根据我方估计,该部有半自动步枪190支、卡宾枪40支、冲锋枪70支、轻机枪44挺、重机枪7挺、较大口径火炮19门、坦克18辆、汽车48台,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

可惜的是,不管对手是谁,对于志愿军而言摁住一顿暴揍就对了。

4月23日凌晨,187师559团1营拉开了攻坚战的序幕,他们重创格洛斯特营的A连跟D连,英军也表现了不俗的战斗力。鉴于伤亡情况和559团3营需担任阻援任务,上级决定让第二梯队齐装满员的560团执行接下来的攻击任务。

560团当时总兵力为2700人,下辖3个步兵营,人员齐备,同时由于所辖迫击炮连和步兵炮连未参战,该团只能靠300发82迫击炮弹、150枚反坦克手雷、80根爆破筒来充当“重”火力支援。

24日拂晓,雪马里围歼战打响。担任主攻任务的560团2营和3营9连冒着敌人10架战机和炮火的轰击,向314高地和以西无名高地发起突然攻击,并相继占领这两个敌阵地。

溃退后的格洛斯特营B连和C连一头撞上了左翼迂回断敌退路的1营,原计划打一场伏击战的战士们因为开火过早暴露了目标,战斗变成了追击战,毙伤敌数十,生俘60余人。此后1营收缩阵地,准备阻敌外逃及外敌增援,同时等待下一步命令。

几乎与此同时,561团1营为保障围歼战顺利进行,准备执行打援任务进至295.4高地,恰好撞上了格洛斯特营的预备队D连。D连一触即溃,被561团1营抓了大量俘虏,其中战士刘光子1人就抓了63个俘虏,创造了朝鲜战争中单人俘获敌军的最高纪录,个人荣立一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其“孤胆英雄”称号。

刘光子

英军见大势已去,遂遗弃重型武器装备,在纵深炮火及335高地守军的掩护下企图向南突围,却被我军截击,被迫缩回雪马里及235高地。此时其外围各要点已经全部失守,其所有连队均被重创或歼灭,营仅剩三分之一残兵。

格洛斯特营的处境引起了“联合国军”内部的高度紧张,远道而来给盎撒兄弟捧场的英国人在第三次战役期间已经遭遇过重大打击,当时相当不满,此时若再见死不救,势必引起联军内部裂痕进一步扩大。

于是,“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亲临一线并在美第3师指挥所召见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等将领,紧急研究制定解救格洛斯特营的方案。

援军分别有菲律宾第10营级战斗队加英29旅第8坦克团一部、韩军第1师第12团配属美军重型坦克分队和美军第3师65团步兵营配属坦克分队,均被我军顺利阻拦,美国飞机扔下了无数的凝固汽油弹以掩护英军撤退,依然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第560团对被围之敌展开连续攻击,先后攻占雪马里四周高地,将守敌最后压缩包围于235高地的狭小地域。25日8时,第560团向格洛斯特营主阵地发起攻击,一举攻占235高地主峰,全歼守敌。

后来作为副营长的法勒-霍克利回忆道:“美国人打算救援我们,但是救援行动延误了,而且救援部队人太少,太晚了!只有两个小战斗群和炮兵脱逃,在逃离战区之后,他们成功地获救,剩下的人都被俘虏了。”

根据英国人自己承认,该营阵亡59名人,526人被俘(其中180人负伤),这个结果与我军战报大致相符。

据我560团战报总结,该团取得了毙伤俘敌588人(内有韩军15人)的战绩,560团牺牲营以下42人、伤连以下134人,总伤亡176人,战损比3.34:1。算上参加过围歼战的559团1营和561团1营的伤亡人数,战损比大约在3:1左右。

而根据英国人的说法,此战格洛斯特营力战志愿军三个师的兵力,成功凝滞了志愿军的攻势,这显然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且不说参与围歼战的志愿军从头到尾只有不到两个团左右,就算加上打援和其他穿插部队也就4个团的番号。至于志愿军攻势受阻那是整个战役的走向,而非区区一个格洛斯特营的功劳。说得更直白一点,这等战绩对比志愿军在上甘岭的表现,实在是没脸说起。

雪马里围歼战形势图

而令西方媒体不可否认的是,在志愿军嘹亮的军号声中,拥有预设阵地以及空军和炮兵无限支援的英军格洛斯特营被全歼了!英国人后来将他们的埋骨之地命名为“格罗斯特山谷”,59年之后,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韩国时专程前往献上花圈,并默哀许久。

这显然是一场值得国人铭记的战斗,曾几何时,这个数量的英国士兵能够在中国横冲直撞,号称王牌的格洛斯特营却落得如此下场,足令人感慨万分。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真正在英国人面前打出了威风,是一场扬眉吐气的胜利!

1991年,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的英籍华人学者徐泽荣专程拜访法勒的时候,他回忆了在战俘营中的和睦相处,请对方喝了自己早已习惯的的中国茶,而当谈到对中国军队的印象时,他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我当了一辈子兵,同德国人、中国人打过仗,也看过美国人、苏联人打仗……最优秀的我看还是中国士兵,我赞赏他们。”

2 阅读:8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