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为何总在血腥、绝望中进行?无底洞胃口导致的必然恶果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3-11-27 08:08:33

自秦一统天下,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之后,中华大地上先后更迭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正应了明朝那句话: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平心而论,明朝民间传的那句话并没有错:众生皆为平等,身高、体重差异不大,智力情商也不见得就能分清个伯仲,故而王朝的更迭、不同姓氏皇帝的轮流坐庄,本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在封建王朝,敢提众生平等、尤其是皇帝轮流坐庄就等同于大逆不道,是要封禁杀头的,难怪《西游记》因“私藏”了这句话,导致一度成为禁书。

既然皇帝轮流坐庄属于大逆不道,那么正常的王朝更迭现象在历史上也属于极其“不正常”的“逆天而行”,故而历代王朝更迭,无不是在血腥、绝望中进行。魏晋之前尚能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对于“主动禅让”的前朝皇帝还能善待。

到了东晋之后,王朝更迭就是血流成河、斩草除根。刘宋武帝继位,就将前朝晋司马宗室屠戮殆尽,而到了隋朝末年,王朝更迭更是引得天下大乱,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一度达到了3000万,直至唐朝玄宗时期方才勉强恢复到隋朝末年的人口规模。

历代王朝更迭,为何总在血腥、绝望中进行?同属华夏子孙、中华同胞,相互之间就不能恭敬一些、温柔一些?为何非得成为仇敌一样将对方灭族?

主要原因还是中华文化问题,或者说得更精准一点,是当事人的皇帝和构建中华文化的中华老祖宗们的锅,他们缺乏边界感、喜好讲究排场导致的恶果。

众所周知,咱们生存的地球属于有边界的存在,其中的可供耕种的田地、可供人类居住的地方少之又少。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唐朝之前,北方匈奴因为没有适宜的土地可供生存,便频频南下想要中原富庶的土地,而中原养活汉人本就不够,哪有土地给外族的匈奴,于是拼死抵抗,导致中华民族与匈奴之间的争斗持续了仅千年。

所以历史上无数个残酷的事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地球是有边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赵本山主演的《男妇女主任》中编了一套顺口溜:人多地球受不了。当老的妇女主任背的时候说成了“地球多了受不了”,赵本山嗤之以鼻:地球多了咋会受不了?

可惜当时的中华老祖宗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只是为了个人的面子、或者让对方看得起,故意夸大其词、大讲排场。《三言二拍》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故事中,王婆与夫人仅两人吃饭,却烧了16道菜;《水浒传》中为了凸显武松的力大无穷、与众不同,一口气喝了十八碗酒,随后一上山便神力迸发,上到山上赤手空拳将老虎给打死了。

由此可见,中华老祖宗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明明自己的胃就那么大,偏要绕开胃的边界,平均下来每人十几碗菜、十几碗酒,以显示东家的热情好客和壮士的强健体魄。这一方面造成了浪费,另一方面也给健康带来了坏处,更是激发了国人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意孤行。如今很多农村还保留着大操大办的习俗,就是这种没边界文化传承的恶果。

如果中华老祖宗的没边界文化只是在饭桌上“一展雄风”也就罢了,偏偏这种文化延伸到了治国层面。每一任皇帝上台,无不是穷极一切搜罗天下奇珍异宝,并且大言不惭地宣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再强调天底下的老百姓和田地都是他家的私产,反之老百姓得了点实惠,是皇帝大发慈悲、皇恩浩荡的结果。

皇帝没有边界感、愚昧无知也就罢了,偏偏中华老祖宗还在一旁吆喝助阵,宣称皇帝乃是真龙天子,皇帝一出生本就应该富有四海、富甲天下。这显然也是一种没边界的思想在作祟,皇帝和普通人也都是人,吃能吃多少?睡能占多大地方?中华老祖宗显然不想理睬这些客观的边界事实,只是一味地为“雄主”呐喊助威,无形中成就了皇帝无底洞的胃口。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华民族在上古时期便迎来了家天下的治理模式,在公元前221年迎来了封建集权统治时期,这都是被中华老祖宗呐喊助威得飘飘然的皇帝,不断扩大那无底洞胃口的必然恶果。

如此非常危险,这是一种明显的拉仇恨的举动。因为正如前文所言,整个地球都是有边界的,中原可供居住和耕种的土地极其有限,养活汉人都很困难。你皇帝为了满足你的无底洞胃口,朱姓一家把这些土地全都占了,你倒是生活安逸了,其他人怎么活?故而明朝末年,流民一路喊着“吃他娘、穿他娘”,就将怀揣着无底洞胃口的明朝埋葬了。

综上可知:历代王朝更迭,为何总在血腥、绝望中进行?每任王朝怀揣着无底洞胃口导致的必然恶果。而作为中国精英群体的士大夫阶层,只会助纣为虐,将这种没有边界感的文化发扬光大。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