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方腊”的原型比小说厉害得多坐拥两广入侵越南脚踩湖南

文叔逗号 2024-05-07 02:22:43

前言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的最后一战,就是攻打南方方腊,小说里感觉方腊和那八百里水泊梁山的规模也差不多,但你知道吗,方腊的原型其实是北宋仁宗时期,在两广地区建立的大南国,它的势力范围坐拥两广和湘南,这样的领土面积可不是水泊梁山能比的,而且平定大南国对于大宋来讲也并非平定一场匪乱那么简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曾经占据大宋南疆的政权是如何覆灭的。

西南壮族首领叛乱 席卷两广

北宋历经四代皇帝的辛勤耕耘,终于稳固了自己的疆域。然而,这个疆域的完整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一场关键的战争——对西南大南国,或称侬智高之叛乱,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场战争对于宋仁宗时期的宋朝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在五代十国时期,两广地区曾是南汉国的疆域。然而,随着南汉国被北宋征服,这片土地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北宋初建时,宋军主要集中力量稳定珠江三角洲一带,而并未全面占领南汉国的疆域。

南汉国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两广以及湖南南部的一小部分,宋军仅打到今天的番禺便止步。此后,广西地区被北宋称为西南夷,设立了众多羁縻州。这些羁縻州名义上受宋朝册封,但实际上宋朝并未直接派官吏进行管理,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

北宋初期

为何宋朝皇帝会允许这种情况持续如此之久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当时宋朝的国防压力主要集中在北方,大部分精兵良将都被调往北方对抗强大的敌人。因此,南方地区的管理相对松懈。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这种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真宗朝之后,广西一带的壮族领袖侬全福逐渐崛起。他在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田东一带)宣布建国,历史上称为长其国或长生国,并自封为昭圣皇帝。他的儿子侬智高被封为南衙王。

侬全福一度向越南的李朝称臣,但不久后又宣布独立。他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被北宋、大理和越南三个大国所包围,形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尽管交通不便,但侬全福仍在此地建国称王。

宋朝的这场战争,不仅是对领土的固守,更是对权威的彰显,为宋仁宗的统治奠定了基石。

时光倒流至1045年之前,宋朝的疆域如同广袤的画卷,但在这幅画中,广西地区却如同被遗忘的角落,鲜少受到朝廷的关注。那时的宋朝,正深陷与西夏的战争泥沼,忙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侬全福的离世,为侬智高铺就了继位的道路。这位年轻的国王,在1041年接过了父亲的权杖,将长其国更名为大历国,更与南方的越南李朝兵戎相见。

侬智高的雄心壮志,不仅限于与越南李朝的争斗。1045年,他成功占领了广西的德安州,将国号改为南天国,年号定为景瑞。此后,他更是多次与越南李朝发生冲突,试图在岭南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终于,在1048年,北宋的疆域因平侬智高之乱而得以确定。侬智高凭借自己的智勇,几度击退越南李朝的军队,解除了多面受敌的困境。然而,他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1049年,他开始向四周,尤其是广东地区发动进攻,意图将自己的疆域扩张至整个岭南。

若侬智高满足于在广西的山林中称王称霸,或许北宋朝廷会选择视而不见,如同对待李元昊一般。然而,他的野心却让他踏上了与宋朝为敌的道路。他试图将整个岭南地区纳入囊中,攻占两广,这无疑触动了宋朝的底线。于是,一场关乎领土与尊严的战争,便在历史的舞台上拉开了序幕。

1052年,侬智高以五千精兵席卷了广西的重要州县——邕州,也就是今天南宁。他自立为帝,建立大南国,仿效中原王朝,设立文武百官,年号也焕然一新。他的军队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竟一路打到了广州的门户——番禺,将其围困了整整五十七天。若番禺失守,整个珠江三角洲将尽入其手。当时,他的兵力号称五万,广西各地纷纷响应。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还计划挥师北上,攻打湖南。

对于宋朝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危机。若再坐视不理,南部疆域恐将不复存在。于是,宋仁宗迅速从西夏调集部队,任命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为枢密副使,亲自率军南征,这位将领便是狄青。

大宋的传奇将领狄青

狄青,北宋中叶的璀璨将星。他的家族世代为武将,但他真正的战功,却始于1038年。他前往西夏,也就是今天的陕北,从一个基层军官做起。在北宋与西夏的连年战争中,狄青每次都冲锋陷阵,勇猛无比。尤其是1041年之后,他更是得到了韩琦和范仲淹的赏识,两人的提携让狄青的名声更加响亮。

狄青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只要有他在,士气总是高昂。因此,他的官阶不断攀升。范仲淹和韩琦对他赞赏有加,甚至上书皇帝称赞他是难得的良将。范仲淹更是以老师自居,每晚教他读《春秋》、《左氏传》,希望他能知书达礼。狄青对范仲淹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心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

到了1042年,狄青被提拔为秦州刺史。在那个武人在士大夫眼中备受重视的年代,能够升任刺史,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市长,无疑是对他能力的极高认可。他没有科举功名,完全凭借战功一步步攀升。后来,他又被升为延州总兵,负责整个陕北地区的防御重任,成为一方统帅。

1052年,侬智高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两广,他的铁蹄似乎要将这片土地踏平。宋仁宗在焦虑之中,向朝臣寻求良策。那位上周我们提到的庞太师庞籍,挺身而出,推荐了狄青这位英勇的将领,希望他能够南下平定侬智高的叛乱。

狄青,以枢密副使的身份,率领着六七万的大军,踏上了从陕西到广西的征途。他们跨越了帝国的最西北疆,直达最西南疆,这是一段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征途。尽管初战并不顺利,但宋军并未气馁,他们逐渐占据了上风。

侬智高的军队,虽勇猛但武器装备落后,无法与西夏相提并论。几番激战之后,广西昆仑关发生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宋军大获全胜。据《宋史》记载,宋军追击了十五里,斩首两千两百余人,生擒五百人。侬智高的五十七名将领战死沙场,这一场大败,让侬智高陷入了绝境。

然而,侬智高并未就此放弃,他逃往了大理国。但大理国与宋朝关系友好,并未参与这场战争。尽管一开始大理国接受了侬智高的投降,但不久之后,大理国王段思廉便杀掉了侬智高,为宋朝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场持续二十几年的南方动乱,终于在宋仁宗的英明领导下得以平息。狄青的英勇善战,为宋朝稳定了南部边境。而大理国最终选择帮助宋朝解决这一问题,也证明了宋朝的对外关系相当成功,与周边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互动。

从此,两广地区再无大规模的动乱,宋仁宗时代的北宋疆域与边界也得以完全确定。这段历史,对于整个北宋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页。

0 阅读:21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