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之许昌智能:智能配电设备小巨人,光伏储能助推业绩增长

犀牛北交之星 2024-01-25 19:33:27

犀牛之星讯,许昌智能(831396)将于1月26日登陆北交所。资料显示,许昌智能发行价格为4.60元/股,此前IPO打新结果显示,公司本轮IPO打新冻资1798.77亿元,获配比例0.08%。

犀牛之星APP显示,许昌智能主营业务为智能配用电产品、新能源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设计、组装、销售和服务,以及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公司具备提供智能配用电产品和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供用电、“一站式”电力总承包、智慧小区、能源云平台、电动汽车充换电、数据中心、能效管理系统、微电网储能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截至目前,许昌智能拥有7项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98项软件著作权,通过多年技术研发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其中,公司自主研制的“SUN8000系列户用光伏并网逆变器”、“ESS10系列分布式储能系统”、“ECloud-8000能源运维云平台”、“PMF500配网智能终端”4项产品已通过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KED系列牵引供电直流成套开关设备技术突出,“KED型牵引供电直流成套开关及保护设备”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地铁直流牵引供电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公司被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战略性新兴产业《轨道交通智能供电及安全设备》产业化项目基地等荣誉称号,子公司研究所被授予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获得荣誉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一、拓展新能源领域,在手订单超6亿

许昌智能主营产品及服务包括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智能开关元件、配网自动化设备、智能变配电系统及智能元件、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新能源解决方案、加工服务及其他等。其中,公司于2021年开始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技术研发与拓展,涉及光伏新能源发电、用电环节的新型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充电桩等发电及储能系统,并自主研发、设计并生产了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从在手订单看,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在手订单达到6.81亿元;2023年1-9月公司中标及签订合同金额达到7.93亿元,待实现收入超过7亿元,其中智能变配电系统及智能元件中标金额大幅增长,主要是公司新能源逆变器、储能产品和户用光伏、低碳园区等项目金额大幅增长。其中,新能源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等产品36595.87万元,新能源设备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逆变器作为光伏领域高门槛的黄金赛道,差异化竞争特征显著,公司在产品、品牌、渠道方面保持差异化特征优势,该领域收入有望保持增长。

公司在手订单情况(截至2023年9月末)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二、用电需求拉动业绩增长,光伏储能带来新增量

1.社会用电需求量不断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随着社会用电量的增长,电力行业相关企业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供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

根据中电联2021年末发布的《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研究》,我国电力需求还处在较长时间的增长期,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9.5万亿千瓦时、11.3万亿千瓦时、12.6万亿千瓦时,预计“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4.8%、3.6%、2.2%。

2.“双碳”目标驱动我国新一轮电力系统建设高峰来临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明确提出,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迎来新一轮的高峰期,电力行业正面临着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为实现“碳达峰”,我国必须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这意味着在电源侧,通过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燃煤电厂改造、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等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在负荷侧,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并利用需求侧响应技术优化用电模式。

另一方面,为实现“碳中和”,我国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在电力系统建设中,注重节能减排,推广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等先进技术。

“双碳”目标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引领了新一轮电力系统建设高潮。2022年中国电力投资增速为近10年来最高。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2022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总额达12220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208亿元,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2018年以来,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额连年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投资约为78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投资约为8900亿元。“十四五”以来,电力工程建设连续两年创新高,年均11503亿元。

3.光伏发电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势头强劲。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补贴措施;同时,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的成本不断降低,使得光伏发电更具有竞争力;此外,由于环境保护等观念的影响,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根据中电联数据,国内光伏需求高增,2023年1-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97.16GW,同比增长157.51%。2023Q1新增集中式装机15.53GW,同比增长257.64%,新增分布式装机18.13GW,同比增长104.40%。

而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调峰和调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电化学储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随着电力市场的变革,电力交易的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化学储能可以作为一种灵活的调节手段,将成为未来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根据CNESA数据,2023年7月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4GW/4.9GWh,2023Q2新型储能新增装机5.9GW/12.3GWh,环比增长96.7%/105%。

2023年1-6月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资料来源:CNESA储能产业趋势报告

4.业绩增长较快

从业绩来看,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2.18亿增长至2022年的4.82亿元,CAGR为21.94%;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的807.9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4188.54万元,CAGR为50.90%。2023年1-9月,公司营收为3.65亿元,同比增长62.32%;归母净利润为2481.15万元,同比增长148.46%。公司2023年业绩快速增长主要是受2023年以来国家加大电网投资以及储能行业的高景气带动,其中电网投资超过5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核心主营业务分别为电力工程总包业务、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智能开关元件、配网自动化系统、智能变配电系统及智能元件和轨道交通业务,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分别为30.87%、25.78%、21.07%、12%和5.28%。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新能源电力工程总包业务,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6.46%快速增长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30.87%。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客户方面,公司已与国家电网、国电投、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旗下众多输配电设备厂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部以及隆基绿能、青岛特锐德等行业内知名上市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前五大客户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三、同行业对比

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许昌智能的可比公司有中国西电(601179)、金盘科技(688676)、白云电器(603861)、北京科锐(002350)、科润智控(834062)、亿能电力(837046)。许昌智能营收规模较小,但销售毛利率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2023年1-9月公司毛利率为24.16%,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研发投入方面,公司也处于行业较高位置。

此次IPO募投拟募次3.00亿元用于新型电化学储能系统产业化建设项目、园区综合能源低碳管控系统建设项目、智能光伏发电及运维系统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拟投资1.19亿元用于新型电化学储能系统产业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给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0 阅读:47

犀牛北交之星

简介:分享北交所知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