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大战胜利,彭德怀金日成大吵一架,苏驻朝大使忙向斯大林告状

轩凌小土豆 2024-03-04 16:29:27

标题:三次大战胜利,彭德怀金日成大吵一架,苏驻朝大使忙向斯大林告状

1950年底,志愿军入朝作战接连获得两次大胜,志愿军打到了三八线,美军终于被压制到是三八线以外。

1951年初,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又获得了第三次战役的胜利,这一次,美军被压制到三七线,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欢庆,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大使也兴奋不已,要求志愿军一鼓作气,继续前进直至将美军赶出朝鲜,歼灭南朝鲜军,尽快实现朝鲜的统一。

可是,彭老总对此非常生气。

要知道,从三八线达到三七线,志愿军已经前进了一百多公里,这对于我们后勤供应已经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局面。

还有,朝鲜战场不同于我们的国内战场,可以从当地的老百姓中获得一定的粮食,从而减小后勤供应线的压力。

当志愿军一次次取得胜利后,眼红的美韩方面早就对老百姓进行了欺骗宣传,抹黑志愿军的形象,所以当美军和南朝鲜军被志愿军打到不断溃退,沿途的老百姓不仅全部跑掉,而且还把房子烧得精光。

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早就在被美军的狂轰滥炸下,以及朝鲜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变得脆弱不堪,从鸭绿江到前线几十公里,物资供应都难如上青天。如今随着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战线又被拉长了二百多公里,这条补给线已经不堪重负了,甚至随时有断裂的危险。

后勤供不上,战场又急剧消耗体力,有多少战士没有倒在敌军的火网下,却被食不果腹击倒了。无可奈何的志愿军只好派出一群在抗战时期有过丰富经历的老战士,想方设法去筹集粮食。

这些老战士竭尽全力翻遍了南朝鲜地主们的地窖,用枪托通条戳遍了南朝鲜的冰天雪地,所获得的粮食,还不足自己的体力消耗。

在残酷无比的战场上,连粮食这种最最基本的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资都无法得到保障,那枪炮弹药和保暖衣物就更不用说了。

许许多多的战士不仅要忍受饥饿,而且还要忍受朝鲜零下几十摄氏度的酷寒,免疫力的下降程度可想而知,疾病开始在部队中蔓延,最严重的是冻伤。

在钱两次战役被冻伤的战士还没有得到恢复,第三次战役又因强渡临津江而增加了很多冻伤得到战士,甚至冻到了手脚发黑的程度,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战士们的肢体就会很快坏死而不得不采取截肢……

入朝作战的九兵团因在第二次战役中,被冻得元气大伤,导致这支猛虎般的部队无法参加第三次、第四次战役,中央军委下令他们回国休整,可是九兵团的战士们怎么都不同意,中央军委只好作罢。直到第五次战役,这支部队才终于回到战场。

看着前线战士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缺枪少弹,可仍然在朝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敌军厮杀,虽然第三次战役仍然以志愿军的胜利而打到了三七线,可此时的彭老总怕了。

如果单单在国内战场上步兵对步兵的战斗经验出发,敌军已经退到了400多公里之外,完全可以断定敌军早已达到兵疲将乏,战斗力不足为惧了,此时,志愿军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但是,如今的敌军不是当年的敌军,如今志愿军面对的是拥有极强机械力,装备先进于志愿军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美军,被打退的美军依然是靠摩托和汽车撤退,美军将士根本谈不上疲惫,又有飞机和舰队迅速提供支援。

加上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因为缺枪少炮,让美第八军团愣是在志愿军的包围圈里,靠着空军的支援和地面坦克部队的火力,愣是眼睁睁让美军撕开了包围圈的口子,仅仅歼灭了19000敌军,而且还有一部分是南朝鲜军,所以李奇微的主力可以说是毫发无损。

反倒是打了胜仗的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的追击路上靠的仅仅是一双脚板,一月追击400公里,那疲惫程度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后勤补给线从一百公里延长到了五六百公里,这条后勤补给线很快就要被拉断了。

狡猾的李奇微虽然一直在后退,可居然每夜只退30公里,而这30公里,又恰恰是志愿军一夜行军的距离。因为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白天是属于美军的,志愿军只能在晚上行动,而李奇微却靠着强大的机械力每天撤退30公里,完全是算准了志愿军的夜行军力。

志愿军拼尽全力利用晚上的时间赶到美军撤退的阵地,美军却可以在白天靠着无比强大的空中和地面火力休养生息。

第三次战役虽然胜利了,可彭老总一直悬着的心就没有放下过,战士们太疲惫了,前线补给线快要断了,恰在这时,又传来一个消息。

1951年1月8日,彭老总得到侦察科的情报:美军在乌山设了包围圈。

于是,彭老总立刻下令让已经朝南挺进的59军迅速一个团:停止前进,转入防御。与此同时,彭老总还让在三七线上的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联合部队停止前进。

也许今天是我们很难想象,志愿军经过了9天9夜的浴血奋战后,在零下几十度到处冰天雪地却连基本的温饱都没能保障的情况下,靠着冻红的双脚居然又向南挺进了一百多公里。

就是凭借着这份不屈不挠,无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赢得了朝鲜战场上的第三次大规模胜利,不仅越过了三八线,还打到了三七线。

情报科的消息令彭老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预感到:李奇微在下一盘大棋。身为麦克阿瑟的学生,西点军校出来的高材生李奇微,经过几次交手后,明显感觉比麦克阿瑟要难对付。

于是,爱兵如子的彭老总下定了决心:不能再打了。

彭老总刚刚下达前进的命令,志愿军人民军联合指挥司令部内,立即炸开了锅:中苏朝代表为此吵翻了。

最先急红眼的是史蒂科夫(苏联驻朝大使),朝彭老总大吼道:“怎么会你这样的司令员?打了胜仗却不继续追击敌军。”

作为苏联驻朝大使,史蒂科夫其实是斯大林派去朝鲜给人民军当军事总顾问的。也就是这位自以为是的大神的瞎指挥,尤其是在制订作战计划时大意轻敌,导致金日成在朝鲜战争初期,接连错失两次仅仅凭借人民军就可以统一朝鲜的机会(在《大田战役胜利,金日成不喜反悲做深刻检讨,只因“幽灵之师”失利》这篇文章里,详细写过)。为此,金日成和人民军将领们还做了深刻的检讨。

这位苏联派来的莽夫,害惨了人民军还不知道检讨,如今居然又想来害志愿军,彭老总可不像金日成,什么都听他瞎指挥。

但总归是苏联老大哥派来的,彭老总一开始只是保持沉默,还没打算一开始就撕破脸。

可是这位莽夫怎么会就此善罢甘休。见彭老总一言不发,更加蹬鼻子上脸,摆出一副军事家的气派,嚣张跋扈的大吼道:

“你,彭德怀,应该马上改变主意,将第三次战役打下去,要一步不停地追击敌人,一直打到釜山去,把美国人赶出朝鲜!”

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彭老总仍然保持着冷静,心平气和的向史蒂科夫解释志愿军停止前进的原因:

我们没有飞机,大炮也不够,而美军有绝对的制空权;敌人靠摩托跑,我们靠双脚追,根本追不上;而且我军经过了三次大规模战斗,已经相当疲惫,物资供应困难。如果此时我们继续追击,将美军压缩到朝鲜半岛东南角,无形中就给敌人集中的机会了,此时有洛东江阻隔,美军拥有无比强悍的海军,而我们没有,到时候别说歼灭敌军,我们的后果都不堪设想。

彭老总已经讲事实,摆道理,说得清清楚楚了,可这位莽夫居然仗着自己嗓门大,继续朝彭老总吼道:哪怕到时候歼灭不了敌军,我们继续前进,多占领一些地方,岂不是更好?

面对这样的胡搅蛮缠,简直不可理喻,彭老总强压这怒火,继续朝这位莽夫解释:

如果无法歼灭敌人的主力,就算占领了敌人的阵地,也根本保不住,敌人还会很快卷土重来将阵地夺回去。因为我们一没有空军支持,二还缺枪少弹,三补给困难,所以我军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如今我们又是疲劳之师,增援部队无法及时跟上,所以敌人的阵地,就算我们占领了,我们也守不住,我们甚至非常危险,因为敌军拥有极强的机械力做辅助。

其实这些浅显易懂的常识,不过都是军事入门课,真的搞不懂这位大神是怎么当上苏军高级将领的,更无法理解作为苏联驻朝军事顾问,怎么可以连任何一个普通的在前线的战士都可以讲明白的道理,到他这里就这么都说不通。

“你只管继续进攻,敌军自然会因为失败而不断后退,最后会因为害怕被歼灭而迅速撤出朝鲜。”这位大神继续给彭老总画饼,说明彭老总的话,他是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作为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最高统帅,眼看这位家伙冥顽不灵,彭老总回怼道:

你打过多少仗,凭什么就敢轻易断定:只要我们进攻,敌人肯定会退出朝鲜。我根本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反倒是我认为,就算我们继续进攻,美军也不会退出朝鲜。我要对人民负责,如果我错了,我会负起全责。

从来都是别人听他指挥,他让人往西,别人哪里敢往东,就连北朝鲜领袖金日成都得乖乖听他的,哪想到彭老总居然敢公然跟他叫板,这口气怎么忍得下。

于是,被彭老总怼得哑口无言的史蒂科夫,立刻给苏联发电报,他要向斯大林告状了。

由于这场争论很可能会影响到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也影响到朝鲜战争,所以胆大心细的彭老总立即将争论情况,如实汇报给了毛主席。

其实,让志愿军停下来休整本来就是中共中央的意思,早在清长大捷时,彭老总就向毛主席提议让志愿军休整一段时间,当时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毛主席没有同意,如今第三战役胜利,对于彭老总的再次提议,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一致同意了。

同时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毛主席还以自己的名义,把彭老总的汇报发给斯大林。

斯大林看了史蒂科夫和毛主席的电报后,说了一句十分公道,且大快人心的话:

“彭德怀是当代军事家,朝鲜战场的一切军事作战行动都应听从彭德怀同志的指挥!把史蒂科夫调回来,撤了这个笨蛋的职!”

其实,早在人民军和志愿军因为选谁当总指挥出现分歧时,斯大林就已经警告过史蒂科夫不要插手朝鲜战场上的军事指挥权,而且还表示总指挥应该交给彭德怀,因为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就连续取得了重大胜利,斯大林对彭老总非常满意,反倒是因为人民军的惨败,对自己派去朝鲜当军事顾问的史蒂科夫显露不满了。

这边,彭老总才搞定了苏联驻朝军事顾问,那边金日成又不干了。

金日成打游击出身,十几岁就在战场出生入死,想当年,仅带着几十个人,在日本关东军的重压下,仍可以坚持十几年。后来好不容易赶走了日军,如今又来了美军,作为朝鲜领袖,急切希望朝鲜实现统一,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自从中方答应入朝支援,金日成早已感激不尽,但要面对强大的美军,金日成还是为连一辆坦克都有不起的志愿军捏了一把汉,毕竟自己的人民军拥有几十辆T-34坦克,仍然被美军压制。后来,随着第一次战役胜利,后来又是清长大捷,金日成悬着的心逐渐放下了,他相信志愿军可以让他早日实现朝鲜统一。

如今,第三次战役又取得了胜利,金日成喜出望外,自己的统一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

没想到,彭老总居然下令所以部队停止前进,转入防御。

这可把金日成气坏了。

为此金日成还跟彭老总大吵了一架,夜深人静之时,彭老总看到金日成的房间仍然亮着灯,后来据警卫员说,金日成房间的灯经常亮到通宵,体贴的彭老总还让警卫员给金日成送去两颗安眠药,可金日成的心病,怎么可能是两颗安眠药可以解决的?

1951年1月9日,毛主席给彭老总发去电报,内容如下:

“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以南进,则亦建议提议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数来也是搞笑,连远在北京的毛主席都很清楚朝鲜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美军根本不可能自己退出朝鲜,而身在朝鲜战场,与美军交手过许多次的苏联军事顾问却天真到估计出“美军自己会退出朝鲜”。

不过,这也就是有真才实学的军事家和装满一肚子天真的莽夫军事家之间的区别。

1951年1月11日,在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指挥部——君子里志司,彭老总和金日成又发生了一次火药味十足的会谈。

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朴宪永(后来被金日成定为“间谍”,与苏联军事顾问一样天真的说道:“只要志愿军继续向南进攻,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

久经沙场的彭老总怎么会如此天真,便问道:你们凭什么给出这样的结论,依据是什么?

朴宪永大言不惭道:“美国人民反对,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我想当时彭老总肯定被这句话气笑了,只不过因为当时身处无比严肃的会议,所以只能强忍着笑意,耐心的做出解释: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因素,可今天这局面还不会起到决定作用,除非在往后的战场上,消灭掉美军三到四个师,五万到六万人时,你说的这个才会成为值得考虑的因素。因此,只有过了两个月,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力量比现在大了得多得多,到了那个时候,才结合具体情况,朝南进军。

天真的朴宪永忽然担心的说道:两个月后,美军恢复了元气,可就不一定会退了。

这边朴宪永才刚刚说完,金日成就紧随其后朝彭老总一正言辞的要求道:“最好半个月内,志愿军有三个军向南进攻,其余休整一个月再南进。”

金日成这算盘可打得太响了,开口闭口就是志愿军,他自己也有十数万人民军,却只字不提冲锋陷阵的事。

彭老总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发火道:

“你们说美国一定会退出朝鲜,但你们也要考虑一下,如果美军不退出朝鲜怎么办?希望速胜,又不做具体的准备,其结果将会延长战争!你们把战争胜利寄托于侥幸,就可能把战争引向失败!志愿军需要休整两个月,休整前,一个师也不能南进,如果认为我这个中朝联军总司令不称职,可以撤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眼看气氛越来越严肃,中朝的很多干部便悄悄溜出了会议室,但彭老总的话还没有说完,所以接着讲道:

“你们如果认为只要我们一南进,美军就会退,那么,我提议由仁川至襄阳线以北的全部海岸的警备和维护后方交通线,都归中国志愿军担任。人民军五个军团十二万人已经休整两个月了,归你们自己指挥,照你们的愿望向南进攻。美军如果按你们的想象退出朝鲜,我当然庆祝朝鲜解放万岁,如果美军不退走,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南进作战!”

这话说得很体面了吧,毕竟咱们是去援助朝鲜,接连打了三场大胜仗,居然连个休息喘息的时间都不给,彭老总不气才怪。

可金日成居然厚着脸皮说:“人民军没有恢复元气,不能单独南进。”

明明休整了两个月了,志愿军自从入朝作战至今接连打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加上很多很多场小规模战斗,连一次休整的时间都没有,现在一提休整,金日成居然还蹬鼻子上脸了。什么叫不能单独南进,当时志愿军还没有入朝支援前,不都是人民军在自己与美军和南朝鲜军作战吗?

彭老总冷冷的回:“那也是可以历练历练的,正好还可以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

金日成回答得干脆利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将会付出几万人的代价,人民军不能冒这样的险。

彭老总被金日成这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搞得非常无奈:你们不是一再重复,只要志愿军南进,美军就会退了吗?人民军南进怎么就不行呢?

彭老总理解金日成迫切想要实现统一朝鲜的心,可金日成却无法理解彭老总,那么志愿军战士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太多,如今早已疲惫不堪的战士,必须要休整休整了。

明明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战役的胜利,都是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换来,可金日成却连两个月的休整时间都不肯给志愿军,与他金日成而言,志愿军付出了多少代价,都根本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尽快实现朝鲜统一。

想想不免令人心酸,又心痛。

很多年后,回到祖国的彭老总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仍然几度哽咽:

“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的时候,我环顾前后左右,确实非常害怕。

当时倒不是考虑我个人的安危,而是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处在敌人攻势的情况下,真是害怕得很。我几天几夜睡不好,总想如何摆脱这个困境。

我军打到三七线后已向南推进几百公里,本来后方的物资供应线就很难维持,这时敌人又派飞机对我军运输线猛烈轰炸,使志愿军的各种物资、粮食、弹药的供应十分困难。

空中有敌人飞机炸,地面对着美军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敌人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弹打过来。

加之时值寒冬腊月,到处冰天雪地,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非战斗减员日益增多。

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志愿军随时有遭厄运的可能。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不能前进,并做好抗击敌人反攻的各种准备。”

后来的历史也表明,美军并没有像金日成想的那样,志愿军一南进他们就会退了,老狐狸李奇微甚至比麦克阿瑟还要难对付,可麦克阿瑟是五星上将,而当时的李奇微只不过是是个三星少尉。

文章参考《决战朝鲜》,作者:李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0 阅读:1

轩凌小土豆

简介:喜欢历史的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