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成祖朱棣要发动靖难之役?

学典历史 2024-04-22 21:46:10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大明的第二位掌舵人。在建文帝执政的四年生涯中,不仅没能保住自己的皇位,而且还被四叔朱棣给夺走了江山;就是因为那场著名的“奉天靖难”,给了朱棣飞升九五的机会。令人疑惑的是,朱棣为何要发动“靖难之役”呢?

其一,逼不得已

朱允炆登基后,为了加强皇权,便开启了“削藩”政策,他先是拿弱小的藩王下手,编织罪名,先后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与岷王朱楩五位叔叔拿下;然后再将矛头对准了四叔燕王朱棣。

“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明史·成祖本纪》

看着自己的兄弟先后被削,朱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他不甘心被削,毅然决然地起兵造反。朱棣在藩王之中实力很强,而且很难对付;就在建文朝臣们还在想对策之时,燕王也在秘密调集大军,随时做好迎敌的准备。

其二,有野心

朱元璋的偏心,换来了的却是朱棣的失望以及对权力的无限渴望;但自己毕竟是四皇子,而且又被分到了边疆之地——北平,对于皇位那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只有时间能帮到自己。

正是“削藩”的消息,燃起了他心中的欲望,加之军师姚广孝一直在背后出谋划策,朱棣这才下定决心“奉天靖难”。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兵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最终因削藩的失败导致自己与皇位失之交臂;因此,朱棣也顺理成章地坐稳了皇位。

倘若四年前建文帝没有削藩,朱元璋也没有分封藩王,那么明成祖朱棣就没有机会发动“靖难之役”。历史不容假设,如果朱允炆能够长期坐稳皇帝的宝座,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将大明王朝带入辉煌呢?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4:59

    因为被朱允炆逼的快活不下去了,反正怎么都得死那就拼一把,没想到拼赢了

学典历史

简介: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