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李克才揭发“巨贪”刘青山、张子善,后来怎么样了?

用户_703754 2022-07-08 11:02:14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神州大地无数人民的注目下,宣告成立。

那一刻,百姓们翘首以盼,期待着这个焕然一新的政府,能够实打实地为百姓着想,给百姓们带来比以往更好的生活。

与新中国一同成立的,还有无数规章制度。为了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许多原先任职于党内的干部,纷纷被调到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对刚建成不久的庞大国家机器进行检查和维护。

这些干部们怀揣着对党和国家的敬畏之心,无一不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给百姓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当时的百姓们无不称赞新中国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可是,在看不到的地方,一桩情节严重的案件正在酝酿:地方的几个干部,正在利用官职之便贪污,从中偷偷捞油水。

一位共产党员听闻这件事后,经过多重考量,他选择检举揭发这起贪污案。

很快,这件事情便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的毛主席大为震惊,当即对有关部门叮嘱道:必须重视此次案件。

经历多重调查,有关部门毅然决然地给出了判决结果:死刑。于是,在1952年2月,刑场上响起了几声震天的枪响。伴随着枪响声的,还有当地百姓们的阵阵欢呼声。

那么,这几位嫌犯究竟是谁?他们又犯下了什么错误?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详细了解这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最严重的贪污案。

一代红小鬼,终成大贪官

说到这起案件之前,我们需要介绍一下两位始作俑者:刘青山和张子善。

他们二人,一个是1931年便入党的党员,一个是1933年入党的学生。

当时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他们怀着一颗热烈的爱国之心,将精力放到了伟大的革命工作中来,为党和国家立了许多功绩。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二人都奋斗在一线,以党和国家为精神引领,最终开创了新中国的和平局面。

原先的社会,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对于百姓们来说都可谓是苦不堪言。

一方面,原先的社会,统治者要么自身昏庸无度,要么受限于当时的大环境,想要治理却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无数官员为了中饱私囊,不惜压榨百姓,从而获取大量的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们希望能建设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国家,这与我们党的理念完全一致。于是百姓与共产党齐心协力,经历了百般磨难,最终建立了这样一个焕然一新的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百姓无不欢声笑语,载歌载舞。

而中央高层明白,只有不重蹈之前统治者的覆辙,才能保证新中国的政权稳固,这就需要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此遏制贪官污吏的罪恶行径。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中央对于贪官污吏可谓是深恶痛绝,再加上革命任务的复杂,党内始终保持着清廉的风气,没有一个贪官污吏出现,这样良好的风气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刘青山和张子善因为革命有功,被调任至天津地区进行管理。本一直保持着革命时期艰苦朴素之心的二人,看到大量粮款从自己手上经过,对这些钱动了歪心思。

他们察觉到新中国刚成立后的实际情况,一系列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再加上自己对新中国建设有功,私自认为上面不会怎么处理,所以萌生了挪用公款的想法。

自此开始,二人开始从公款中贪污,并且与其他下级一起从中牟利。下级们看到连入党时间如此之久的刘青山和张子善都开始进行这样的行径,于是纷纷加入其中。

而这一系列行为的开始,正是在毛主席发表关于党员干部作风的讲话后不久。

令刘青山和张子善头疼的是,这支腐败的队伍里,有一个不愿加入他们的“愣头青”。

多方打听后,刘青山和张子善得到了一个消息:这个人的家境十分清贫。尽管刘青山和张子善多次以不同的名义贿赂他,想让他也加入其中,但结果往往是热脸贴冷屁股,那个人不仅不愿意收下钱,还把钱原路奉还,并且劝诫他们不要这样做。

多次交涉无果后,二人毅然决定:不再理睬这个人。

可是令二人没想到的是,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听这个人的话,才酿成了自身的悲剧。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面对大量金钱,他为什么没有心动呢?

两袖清风,揭发一桩大案

这个人叫做李克才,当时在刘青山、张子善二人手下工作。

作为1937年方才入党的学生,李克才无疑是二人的晚辈。当时,李克才对于这两位前辈在革命中的赫赫功绩也有所听闻,于是对二人怀揣敬意,并期待能够与两位前辈有所交流。

新中国建立后,李克才如愿以偿,调任到天津工作,而他的上级,正好是刘青山二人。刚上任时,李克才便去拜访了刘青山和张子善,刘青山和张子善热情招待了他,并勉励了几句“好好工作”之类的话。

在这之后,李克才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几人的矛盾,是在李克才的妻子生育之后才真正爆发。

那天,李克才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妻子满脸愁容,便问道:“出了什么事情吗?”

妻子没有多说话,从枕头底下掏出了一笔巨款,交给了李克才。

“这是哪里来的?”李克才看到之后,知道这笔钱财有蹊跷,于是连忙问妻子。

“张子善的警卫员送来的,说要我们补充营养用,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妻子一五一十地向李克才交代了这笔钱的由来,李克才的身体不禁一阵颤抖。

“很早就听说这两个人私底下有贪污公款的行为,这明摆着是想要拉我下水。”李克才看到这笔钱,想起了自己刚上任时的一件事情。

1949年底,新中国刚成立,李克才被调任天津进行工作,当时的刘青山和张子善二人已经成为了当地的领导。不久后,李克才从报纸上看到了天津地区违反规定,私自从东北地区调运木材的事情。

读完之后,李克才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件事与刘、张二人脱不了关系。于是李克才拿着报纸,气哄哄地来到了张子善的办公室,将报纸摔到了张子善的桌子上,质问他对这件事情是否知晓。

张子善不敢抬头,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手上的文件,小声嘟囔着:“不知道。”

李克才对此显然不信,眼含怒气的看着他。此时,刘青山进来,大声呵斥李克才道:“你是什么人?天津现在归我们管,还没到你耍横的地步!”

最后,李克才无可奈何,只得离开。

眼下面对这一笔横财,李克才不禁怀疑这刘青山和张子善有违法违纪的事情,决心不与二人往来,从而保证自己的清白。最终,李克才带着这一笔巨款,还给了张子善。

张子善收到之后,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刘青山,随着一声轻哼,刘青山评价道:“胆小鬼。”

从这之后,李克才被当时的同事们纷纷孤立,他真正变成了孤军奋战的人。原先热情的同事们看到他不再像以往一样亲切,而是怀有敌意。

但是,为了党和国家,李克才毫不后悔。他在等待机会,要将刘青山、张子善为主导的这桩贪污案彻底公之于众。

两声枪响,功臣归于清贫

李克才没有等多久,因为刘青山很快就被调任到石家庄。在这之后,李克才时刻注意着张子善的行动,在他看来,既然刘青山已经离开,那么张子善应该不会特别猖狂。

结果,出乎李克才意料的是,张子善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更致力于从公款中贪污。不仅如此,张子善甚至当着公众的面说他“不服管教”、“有了二心”,号召其他人疏远李克才。

这一刻,李克才终于忍无可忍。

一怒而下,他将这个事情写成书信,上报给省委部门,期待省委部门能够针对此事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省委的许多人受到了张子善和刘青山的打点,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李克才的信件都选择充耳不闻。

但是,事情最终还是传入了省委领导的耳朵中。他相信这样的事情不是空穴来风,于是选择对刘青山二人进行调查。但是,负责调查的人往往在开始调查之前,便被张子善在省委收买的领导进行了多方打点,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张子善听说了李克才上报的事情,并没有十分惊慌。相反,他十分镇定,一边应付着前来调查的人,一边继续从公款中牟利。

李克才看到信件没有起到作用,最终决定趁着到省委开会的机会,向领导单独汇报这件事情。不久,李克才如愿以偿见到了老领导,但因此事过大,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李克才眼看着岿然不动的张子善,开始更为疯狂地将整整20亿的河道修缮费用,全部挪用到满足自己的需求上。要知道,对于一个刚建立的国家来说,20亿不是一个小数,但这么多钱就这样被贪污了下来。

最终,李克才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报中央。

1951年底,中共河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李克才当着公众的面,揭发了刘青山、张子善二人的罪恶行径。他当着会场上八百余人的面,将自己搜集的数据一个一个念了出来,数额之巨大令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

会场中的张子善更是浑身颤抖,他知道这些数据没有虚假。他没有想到的是,曾经自己最看不起的“胆小鬼”,会将自己的事件详细整理,并且当着在场这么多人的面揭发。

李克才一直读了一个多小时,结束的时候,会场一片沉寂,只能听到张子善的大口喘气声。

会议结束后,河北省领导班子立刻组织了一支调查队伍,前往天津对刘青山和张子善二人进行调查。最终确认事情属实,二人在位期间一共贪污公款将近171亿元,数目之大令所有人不可置信。

由于数目巨大,这件事情被上报到毛主席那里,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的毛主席听闻此事后更是感到震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有如此巨大的贪官污吏,为了警示他人,毛主席决定对二人判处死刑。

1952年正月,随着喇叭里传出“死刑立即执行”的声音,刘青山和张子善二人被押赴刑场,在场百姓们无不欢呼呐喊。

很快,两声响亮的枪声直冲云霄,两位贪官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背后的功臣——李克才,那一刻却在自己的书房里掩面哭泣。他不明白,明明是两位立下赫赫功绩的优秀中共党员,最后却成为了党和国家的蛀虫,并且以这样的方式离世。

在这之后不久,李克才向报刊投稿了一篇文章,对刘青山与张子善二人的行为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在文章中,李克才认为,刘青山二人最终贪污数额如此之大,其原因来自于身边人的监管不力,以及当时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在这之后,我国对于官员的监督制度趋于完善,有关法律也得到了补充完善和推广。而功臣李克才,仍是一生清贫。最终因病于2001年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近年来,国家对于反腐越加重视,无数自认为安全的腐败官员在国家的火眼金睛下最终现行,得到了应有的处罚,在社会中养成了为官清廉的良好风气。

无论是新中国的成立还是如今,随着法律的日趋完善,许多违法违纪行为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处罚与打击,但只是依靠外部的打击仍是不够的。法律是国家对于人们最低程度的要求,我们更应该直接从内心出发,培养一颗正直的心。

而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更应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铭记于心。从而对自身提出更好的要求,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建设国家付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0 阅读:33

用户_703754

简介:追寻时光的脚步,探索历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