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渊源和文化习俗

积山国学堂 2024-05-04 20:22:41

立夏的由来主要指夏天的开始,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立夏,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渊源深远,不仅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尊重,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习俗。古代中国将立夏视为重要的节日,与祭祀、农作等密切相关。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庆祝季节的转换,并开展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活动,以祈求丰收与幸福。

一、立夏的渊源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代表着夏季的开始,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为立夏。立太阳到达黄经45°时即为立夏。在古代,立夏的确定与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密切相关,当斗柄指向东南方时,即为立夏。这一节气的设立,反映了古代农耕文化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立夏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当时就已经确立了这一节气。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节气来治人事天,形成了传统民俗活动。周代时,立夏这天,帝王会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此外,古人还会在立夏之时观测正午竿影的长短,来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时间节点。

二、立夏的文化习俗

迎夏仪式: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还要“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这一仪式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夏季的重视,同时也寓意着祈求夏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尝新: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其他地区的也有嫩蚕豆、豌豆、鲜笋等作为三新的),用以祭祖。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对新鲜食物的珍视和感恩,同时也寓意着祈求丰收和富饶的美好愿望。

斗蛋游戏: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再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这一游戏既富有娱乐性,又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吃立夏蛋: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挂疰夏袋: 小孩在立夏时节会佩戴疰夏袋,通常是由长辈制作,里面装有各种药材,如雄黄、朱砂等,以驱邪避瘟,保佑孩子平安度过夏天。

立夏“秤人”: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这一习俗寓意着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度过夏季的美好愿望。

忌坐门槛: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吃立夏馃:赣东北有吃“立夏馃”的习惯,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食物的珍视和感恩,也寓意着祈求丰收和富饶的美好愿望。

此外,还有饮立夏茶、吃乌米饭、食“野夏饭”等习俗,都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夏季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