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难就不好考吗?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3 10:56:14

考试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难的考试总会引起考生的集体抵制,引爆舆论。

后来,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使是考试简单,也会有人说太简单了不好。

拿高考举例。

说简单不好的大多都是上一届考试难的考生,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本届的。

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反复灌输的一个古板观念:

难是大家一起难,又不是你一个人难,大家都是一样的!

这个观点真的对吗?

我一直提倡独立思考,不要被别人带节奏。

如果说别人说什么你信什么,只能证明一件事:你接触的人太少。

你要听到很多的声音:对于同一场考试同一个难度,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说的群体都是不一样。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是考试差别。

没错,无关认知,仅仅是考试差别。

我拿公考和高考举例,先说说比较单纯的公考。

公考十分干净利落,就直接分为了行测申论面试三大主观能动性较大的考试模块。

因为很多都不涉及后面内容我来重点说说最有代表性的行测。

行测,基本全部由选择题组成。

当然选择题并不都是客观题,很多都是主观题,如言语判断。

在这一部分里面,难易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

大家要知道,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选项,所以即便在不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结合排除法仍然有较高的几率猜到答案。

在同样难的情况下,我分为较难和极端难。

对于极端难的情况,受益者是绝大多数中端考生。

在很多高端考生也同样无法发挥优势的领域,运气的影响因素会大幅上升直至超过实力。

因为公考一个岗位的考生数量是非常多的:也许你运气不好,但你能保证那么多人里面不出一个运气好的吗?

对于较难的情况下,受益者是高端考生。

在这种情况下,题比较难,但并非完全做不出来。

中端考生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高端考生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卷子全部做完并且还有时间解出几道难题,而对比起这些已知差距,想要依靠运气弥补就显得更加困难。

在同样简单的情况下,分为单纯的简单和挖坑式的简单。

单纯的简单很好理解,受益者主要由高端考生和低端考生构成。

因为简单,很多人都会,就比谁剩下的主观部分运气好。

而对于高端考生来说,他们把握主观的能力更精准。

对于挖坑式的简单来说,受益者由高端考生构成。

因为公考挖的坑相对于高考可以说是深思熟虑,一来是挖坑经过了心理学的加工,二来是因为时间紧张,大家都需要依靠思维惯性做题。

公考中很多坑都不像是高考自己粗心主动导致的,而是精心设计看你能不能避开。

要避开,时间成本非常之大。

常见的坑,言语理解,三四个字之差用词不严谨选项错误,资料分析,各种小坑如单位、数据对象等等。

当然,这种题做多了也会有自然反应:一旦有哪一题让你觉得太顺利了,不符合常理,你总是会忍不住再检查一下题目。

接着聊聊高考。

文科方面,很难说难易程度有什么区别。

基本都不会相差太大,但是注意一点,地理很少时候会有正常难度,要么大家都会,要么大家都不会。

对文科分数线影响大的,其实无非数学和地理两科,甚至还有语文作文(很难找题意的情况)。

但即便是这样,各个层次分层十分明显,基本上没影响。

因为中国本就是稳为主导的社会,社科自然也都倾向稳定,地理数学和语文作文的分,高端考生仍然能从其他几科拿回来。

理科方面,比起公考,可以说是更加公平。

因为理科拥有更多的填空题和应用题,对于公考而言不会的还可以猜一猜,而理科不会的就做不出来。

在选择题方面,理科的分值远远重于公考。

也就是说,当你能够稳定拿分的时候,你的得分效益是远高于那些靠猜的,差距一下子拉开。

当然相比于文科,高端的优势仍然明显,毕竟有压轴题保底拿分 ;而对于中高端和中端人群,这部分的人群同样无法做出压轴题,那么在其它方面的不确定性也会加大。

所以,会压轴题和不会压轴题是能否稳定得分的分水岭。

中高端这部分人群因为不会压轴题,所以必须在试卷特定难度——比较难,但又不至于到自己完全不会做的程度。

这个区间,才有优势。

综上,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多参加考试,毕竟考试难度确实影响得分与排名,并不是对大家来说都一样难。

0 阅读:5

先生坐何至于此

简介:工商管理专业,精通经济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