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振兴旅业措施都白费了吗?

坚料瑶 2024-05-10 04:52:59

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学者袁弥昌撰文批评港府的旅游政策缺乏清晰方向,以「谄媚式」迎合低消费游客,经济效益不足,更让低成本、低增值的商店,取代高成本、高增值的商店,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在社交媒体发文反驳,指相关观点属谬论。

港府为推动旅游业的复苏,推出一系列措施,期望能吸引更多内地及海外游客来港消费,为香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今年「五一」黄金周,是检验这一系列振兴旅游业措施成效的重要节点,政府和业界在此之前,都充满期望。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内地出现旅游升温的景象,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本月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称,全国国内旅游(不计港澳台)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比疫前的2019年同期增加28.2%,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内地游客出境游达189.7万人次,新加坡、日本、泰国、美国、韩国、越南为主要目的地。

这组数据反映出两个趋势,一是内地的旅游业复苏迅速,大力推动消费增长,二是内地游客来港旅游消费的热度已不如过去,亚洲地区的新加坡、日本、泰国、韩国等成为较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五一」黄金周来港旅游的内地客,有76万人次,比特区政府之前预期的80万人次,稍有不足。而与疫情前相比较,今年来港的内地游客,消费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过去大手笔购物、消费,改为理智消费、城市漫游,因而,有不少商户概叹「旺丁不旺才」,对本地经济的提振作用显得不足。

这是否意味着政府此前的振兴旅业的系列措施都是白费?袁弥昌质问「一场辛苦为谁忙」,以及「谄媚式」迎合游客,「劣币驱逐良币」等,又是否能成立呢?平心而论,依照市场的规律,按游客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这不能说是「谄媚式」迎合。受市场变化影响,一部分未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商户被取代,也不能说成是政府措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相反,如果政府逆市场规律,在游客消费模式发生转变之后,仍要强推高档消费,更不足取,也不会对经济产生好的影响。

但特区政府的多项措施,未足以吸引足够多的内地游客来港旅游,亦未能刺激起消费意欲,则值得政府检讨。与内地许多后来居上的城市相比,特别是一些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相比较,香港的吸引力倒比不上他们,值得引起注意,同样的情况,相信也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内地大城市身上,如何增加自身特色,创造新的旅游品牌形象,才是社会应积极探讨的问题。

与新加坡、日本、泰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相比较,这些国家近期成为内地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受益于免签证政策,往来便利,相反,内地居民来香港旅游,仍须申办赴港澳签注。二是受货币汇率的影响,近期,日元及多个亚洲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不仅吸引内地客,同样也吸引不少港人前往旅游消费。面对这两方面的不利因素,香港也须要有相应的对策,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甚至化害为利,才是积极的做法。

更重要的是,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不能只盯着眼前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忽略长远的思考,今日的政策措施,即使不能立即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只要对长远发展有利,就有其价值。全盘否定政府一系列振兴旅业的措施,并非理性中肯的论断。

文:文武



0 阅读:9

坚料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