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红色拿破仑之死: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为什么难善终?

长江有大中 2024-05-13 07:54:33

图哈切夫斯基是1935年苏联首批授衔的五位元帅之一,堪称苏联含金量最高、最为珍贵、最有才华的苏联元帅。

但后来图哈切夫斯基却在大清洗运动中被处决,这究竟是他得罪了斯大林,还是遭遇了德国的反间计?还是图哈切夫斯基本身就有问题?

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死,目前说法繁多,有的说是死于内斗,有的说他要造斯大林的反,有的说他是被德国人的反间计害死的。

首先要先介绍一下图哈切夫斯基是何许人也?军事天才、年轻元帅是其身上最重要的标签。图哈切夫斯基在苏联历史上被称为天才军事统帅,不仅能打,人还长得帅气儒雅,简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1893年,图哈切夫斯基出生在俄国斯莫棱斯克省多罗戈布县的贵族家庭,只不过图哈切夫斯基是沙俄的贵族,当时俄国处于大革命的前夜,沙俄政权风雨飘摇。因此,图哈切夫斯基这个贵族顶多算一个快过气的旧贵族。

但不得不说,图哈切夫斯基是一个为战争而生的人,自小就喜欢军事。

1911年,还不足20岁的图哈切夫斯基考入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学习,第二年又以第一名成绩进入亚历山大军事学院学习。

1914年,20岁出头的图哈切夫斯基进入俄国谢苗诺夫近卫团服役。后来一战爆发,图哈切夫斯基随沙俄军队参战。不过他的军事生涯初期并不顺利,1915年2月,图哈切夫斯基在作战中被德军俘虏,在被关押长达三年之后,他想办法越狱逃出德军战俘营,回到了俄国。

十月革命爆发后,敏锐的图哈切夫斯基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苏联红军并加入苏共,成为当时第一个加入苏共的沙俄军官。就凭政治眼光,这一点也足够他吹很多年。但图哈切夫斯基更惹眼的,还是他开挂一般的军事成果。

1918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叛乱,图哈切夫斯基奉命到苏维埃东线整顿零散军队,筹建苏联红军第一军,并接任因叛变被处决的穆拉维约夫,继任东线军总司令。

1919年,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第五集团军司令员。在他的指挥下,苏联红军打败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高尔察克势力。同时,由于出色的战绩,图哈切夫斯基获得红旗勋章。

1920年1月,图哈切夫斯基指挥苏联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击败俄国步兵中将邓尼金率领的白卫军主力。

1920年4月,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任务是打击波兰干涉军。图哈切夫斯基率军奔赴白俄罗斯,发动突然反击,揪着波兰干涉军的弱点往死里打,逼得波兰干涉军不得不一路退回老家华沙城。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也一路追击,兵临华沙城下。尽管后来图哈切夫斯基大意轻敌,兵败华沙,但也打出了苏联红军的兵威。

苏俄内战结束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历任苏联红军军事学院院长、苏联西部战区司令、苏联红军军需部部长、苏联战时状态下的武装力量总司令、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等重要职务。

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素养很高,不仅是苏联坦克部队、机械化步兵部队、航空兵部队的缔造者,而且还超前创造了大纵深作战理论。可以说,后来苏联红军能够扛过纳粹德国的闪击战,靠的就是图哈切夫斯基留下的军事理论遗产。

因此,图哈切夫斯基在苏联历史上又有“红色拿破仑”之称。几十年后,反过头来看,图哈切夫斯基的结局也是有迹可循的。当时的图哈作为苏联首批元帅,战功赫赫,不仅军事素养极高,实战能力极强,而且在苏联红军中的地位、声望都无人可及,这不可能不让“钢铁慈父”斯大林心怀忌惮。

其次,有几个关键人物影响了图哈图哈切夫斯基一生的命运。

第一个便是纳粹元首希特勒。图哈切夫斯基成为德国人眼中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早在1935年3月《真理报》发布的一篇名为《当前德国的军事计划》的文章中,图哈切夫斯基已经明确了他对德国战争潜力的看法。

到了1935年冬,图哈切夫斯基又针对德国组织了一次特别军事演习。在这次战略演习中,图哈切夫斯基把德国当成了假想敌,对德军各方面的战役进行了分析,意在探究德国进攻苏联时将会出现何种态势,在德军中造成了很大震慑。

德军高层希特勒、希姆莱和海德里希等人看到文章之后,心中感到惶恐不安,这使得希特勒始终对图哈切夫斯基欲除之而后快。

第二个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斯大林掌权之后,在内心深处对军事素养高、指挥能力强,而且在军中威望很高的将领并不放心,天才将领图哈切夫斯基便是“钢铁慈父”眼中不太放心的人。

为了对冲图哈切夫斯基等一批将领在苏联军中的声望和影响力,斯大林提拔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能力饱受诟病的人成为元帅,这也激化了斯大林与一些苏联将领之间的矛盾。

从1936年开始,针对图哈切夫斯基的阴谋就已经开始布局。1936年4月,斯大林和苏联元帅、苏联人民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收到了红军情报局长乌里茨基的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德国柏林传言苏联红军将领之间,有反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派别。尽管乌里茨基认为这种传言是谣言,但伏笔已经埋下。

第三个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首脑叶若夫。1936年年中,叶若夫向斯大林报告了一份来自法国巴黎的情报,称有传言显示,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一些苏联高级将领,将组织俄国军人大同盟发动政变。

叶若夫当时是斯大林手下秘密警察部队的首脑,也是斯大林身边的红人,其掌握的情报有着直送斯大林的权力。

但后世认为,叶若夫这份针对图哈切夫斯基等苏联红军将领的情报是炮制出来的。早在1936年,叶若夫掌管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就开始搜集各种指控军队将领的证言证据,并开始逮捕一些不同派系的将领。

比如1936年,内务部逮捕了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员普里马科夫、苏联驻英国使馆武官普特纳,1937年,内务部逮捕了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柯尔克、莫斯科军区副司令费尔德曼、基辅军区司令亚基尔。白俄罗斯军区司令乌勃列维奇等一堆军方重要人物,这些可以看成是大清洗加剧的前兆。

第四个是纳粹德国的盖世太保头子海德里希。海德里希坚决执行希特勒的意思,尽一切努力挑拨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之间的关系。为了除掉图哈切夫斯基,海德里希精心伪造了一份图哈切夫斯基试图发动政变,推翻斯大林的假情报,并假意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基的手传递给苏联。

海德里希抓住斯大林多疑的性格,利用斯大林无法容忍图哈切夫斯基在红军中拥有崇高威望的心理,欲借斯大林的手来除掉图哈切夫斯基。

比如指使专人在《新德意志》杂志上发表文章,故意大肆吹捧图哈切夫斯基,且刻意在字里行间隐藏着一些能激怒斯大林的词句。比如海德里希指使人发表的吹捧图哈的文章——《一颗上升的新星》就激怒了斯大林。

斯大林对该文章的批示说,“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因”,猜忌之心显露无遗。这种猜忌也成了海德里希除掉图哈切夫斯基的逻辑起点。

第五个人就是图哈切夫斯基自己。尽管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理论的确很先进,对当时苏联巩固强大国防也确实很有用处,但图哈切夫斯基自身的悲剧在于过于张扬和高调,不注意与苏联最高统帅和其他将领的说话方式。

在军事理论上,图哈切夫斯基还曾与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公开争论,这让斯大林觉得这位才能超绝、张扬自信的将领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心中不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种不满情绪则是斯大林与图哈切夫斯基之间信任渐失的起点,而最终导致矛盾快速激化,最终演变成失控的政治侵袭。

1937年6月11日半夜,图哈切夫斯基等八人被判死刑,几小时后的6月12日,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被枪决。

图哈切夫斯基之死是苏联残酷大清洗运动的缩影。在大清洗中,苏联失去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比如1935年授衔的五位元帅之中,就有三位被处决,五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三人被处死,12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处死,67个军长中60人被处死,199个师长中136人被处死,397个旅长中有221人被处死等等。

这使得1941年6月苏德战争正式爆发时,斯大林却陷入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战争初期,苏联红军节节失利,几乎全线崩溃。

图哈切夫斯基之死是复杂的,有德国等外部势力干涉的原因,有苏联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原因,也有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的性格使然,还有图哈切夫斯基的功高震主等等。

图哈切夫斯基之死也是悲剧,作为一代名将,他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却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图哈切夫斯基获得了平反昭雪,也体现了历史的公正。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图哈切夫斯基之死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历史真相,那便是“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0 阅读:3

长江有大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