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之战,陈友谅和朱文正的故事

书童读史 2023-04-25 19:25:19

至正二十三年三月,面对韩林儿的求救,尽管刘基反对,朱元璋还是决定救援安丰。此时,两年来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希望找到复仇机会的陈友谅,终于出手了。

为什么陈友谅没有选择攻击应天,这确实让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三月的应天,朱元璋带走大批量的主力部队,兵力空虚,攻击应天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这也是一个如果而已。也许陈友谅认为此时的应天,有可能是虚晃一枪,万一杀一个回马枪回来,把自己的部队再从中间截断,小范围的包围下,自己的主力部队反而不占优势。毕竟应天是朱元璋非常看重的根据地,和攻占洪都相比,攻占应天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而且,在陈友谅看来,鄱阳湖更能发挥陈友谅的水师威力。

在朱元璋来回奔波的时候,四月,自认为已经做好准备的陈友谅,带着士兵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洪都。

这次陈友谅带来的是比上次龙湾之战更大的船,这次的战舰,上下三级,下面设有板房,这隔音水平,上层的人说话,下层的人听不到,可见空间之宽阔,船体也用了加固措施。

初,友谅忿其疆场日蹙,乃作大舰来攻,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褁以铁,自为必胜之计,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

——《明太祖实录》

陈友谅认为这次自己必胜,上次的龙湾之战,失败是有偶然性的,比如中了康茂才的计,然后在狭窄的河道上,大船发挥不出来优势,最后抢滩登陆战,是朱元璋早就埋伏好了人马,种种情况加起来,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这次自己围城,自己占据主动,也就不存在被埋伏,只需要自己绝对的实力占优势就可以稳胜。

洪都的守城兵力大约2万人,先说一下守城的主要将领。

朱文正,之前就已经有提到,一个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人,此人虽然之前就有一些成绩,但是在朱元璋众多将领中,他不算是特别出众的人。而且,此人风评不太好,对于他是战是逃,在战争之前,很多人都是有疑问的。

邓愈,朱元璋的得力干将,之前在洪都被叛将偷袭,他一路退回了南京,这次守护洪都,是他的证明之战,更是他的复仇之战,他想证明,他可以守住洪都,虽然进攻的是实力强大,兵力数十倍于他们的陈友谅。

赵德胜,人称黑赵,是一员将才,计谋出众,随机应急的能力强。但是不幸的是,在即将到来的洪都保卫战中,他最后以身殉职,不幸身亡。

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结局,洪都保卫战,注定成为他们一生难忘的经历。

之前陈友谅攻城的时候,借助了战舰的庞大,乘着水涨的时候,直接就登城了,到了洪都之后,陈友谅本想复制这个打仗模式,但是发现洪都城早有防备,大船无法靠近,于是陈友谅选择了围城攻打的模式。

在陈友谅看来,自己这么多人马,围城攻打,也足够破城。

在战前会议上制定了分城镇守的策略。

参政邓愈守抚州门,元帅赵德胜等守宫步、士步、桥步三门,指挥薛显等守章江、新城二门,元帅牛海龙等守琉璃、澹台二门,文正居中节制诸军,自将精锐二千,往来应援以御之。

——《明太祖实录》

陈友谅先攻打的就是邓愈镇守的抚州门,陈友谅的士兵们,带着像簸箕的竹盾,通过器械来投出石头,向抚州门发起攻击。这时候的士兵们,士气旺盛,奋不顾身。

城墙在这种攻击下,出现了三十多丈的口子。

这边攻城的士兵们更加兴奋,而守城的邓愈,用火铳进行火力压制,击退敌军后,趁着敌军还没攻上来,赶紧让守城部队兼职工程兵,竖起来木栅栏。

现在的木栅栏,成了两方士兵的必争之地。此时的朱文正,亲自督战。我们可以想象下那个画面,朱文正率领士兵,一边抵抗陈友谅士兵的攻击,一边在加筑,通宵达旦地完成。

史书上的一段简短介绍,背后的却是人。攻城的士兵们希望早日攻下,守城的士兵们则在以身躯铸起了战争胜利的希望。

古代的战争里,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战争的结果上,也非常残酷。但是,惨烈的胜总比惨烈的败,要好得多。

于是总管李继先、元帅牛海龙、赵国旺、许圭、朱潜、万户程国胜等皆战死,后俱配享洪都功臣庙。

——《明太祖实录》

这是《明太祖实录》上留下的死亡的名字,更多的,是在战争中死去的无名勇士。

陈友谅的首次攻城,就受到了打击。但是,战争还没结束。

五月,陈友谅的另一路蒋必胜带领的部队攻陷了吉安,李明道悄悄密会蒋必胜,约他来攻城,等将毕生兵临城下,李明道策应,开了西城门,吉安失守,并且,这一路部队还乘胜追击,又攻破了临江。

后来,陈友谅的部队攻陷了无为州。

这些胜利,都为陈友谅对于赢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增加了很多信心。

陈友谅重整旗鼓,又来攻打薛显的部队镇守的新城门,薛显出其不意,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直接杀出城去,真是有奇效,打退了陈友谅的这次进攻。

这两次进攻,让陈友谅重新审视了对面的敌人。原来对面的这些人,是如此勇敢,他们人少,但是他们坚决,他们有信念,他们要与洪都共存亡。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比的不仅仅是装备的实力,人数,更是勇气,信念。

六月,陈友谅见这么久攻不下洪都,于是增加了攻城器,攻水关,准备破栅栏进入。朱文正命令士兵用长槊刺杀这些攻城士兵,但是有的敌军就夺走了长槊。朱文正见状,就直接命令士兵用铁钩之类的铁器来继续刺杀敌军。

陈友谅想尽了办法,就是攻不破这些木栅栏,确切说,其实是木栅栏背后的人,他们无法打败。

陈友谅又去攻打宫步,士步,结果还是这样,仍然没有讨到便宜。元帅赵德胜在抵抗陈友谅的进攻中,不幸中流矢身亡。

从四月打到六月,陈友谅这段围城攻打的时间里,洪都城和城外的联系已经断绝,朱文正眼瞅着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他派张子明去应天汇报情况。

半个月后,张子明到了应天。朱元璋问他,现在陈友谅兵势如何?

张子明说:“陈友谅虽然兵多,但是这段时间死伤也很多,而现在江水日涸,陈友谅的大船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并且他们的军粮也在日渐减少,只要我们的援兵到了,必定能打败陈友谅。”

朱元璋的回答是:“你回去告诉朱文正,再坚守一月,我们就能胜利。”

张子明回去到达湖口的地方,被陈友谅抓住。

陈友谅劝他诱降朱文正,并且许给他荣华富贵。

张子明假装答应了,但是到了城下,他大喊:“大军很快就要到了,请继续坚守!”

朱文正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更加坚定了信念,张子明身亡。

历史上,总是会有这样的一些人,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有的人也许并不太出名,但是他们无愧于他们的内心。

有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洪都保卫战这么久,朱元璋的援兵迟迟不到呢?

从四月打到了六月,朱元璋不可能得不到消息,我个人的猜测,一是朱元璋兵力不够,那边正在打庐州,不足以两线作战。二是对于洪都能守住,可能朱元璋自己都不抱希望,毕竟守城的约2万人,在陈友谅的大军面前,有点不够看。

但是,当张子明把信息汇报给朱元璋后,让朱元璋下定了决心,去救援洪都。

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还师救援洪都。

七月,朱元璋率领的20万部队终于到了,而陈友谅听到这消息,也随急东出鄱阳湖,洪都解围。

洪都保卫战,耗时85天,陈友谅本以为可以轻松拿下,但是没想到,85天后,死伤无数,洪都还在那里,并且,因为朱元璋的到来,双方就要在鄱阳湖上,展开角逐。

陈友谅的信心,没有85天前那么足了,他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回去。

史料参考:《明太祖实录》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1 阅读:17

书童读史

简介:希望是永远不会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