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功臣隐藏60年,被人嘲笑扛不动枪,掏出6枚勋章惊呆众人

历史可以很好看 2024-04-19 16:09:01

四川省资阳雁江区丹山镇老君村,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名字叫张良荣。

村里老人一起聊天时,别的老人喜欢吹嘘自己年轻时如何如何,只有张良荣一个人默默不语,有的老头就打趣说:“老张,听说你以前当过兵,讲讲你多厉害呗!”

张良荣笑笑说:“打仗就是打仗哩,没啥好讲的!”

村民们摇摇头说:“你不讲,谁知道真的假的呀?”

张良荣不服气:“你们别不信,我打枪准得很,别看我老了,要是国家有需要,我一样扛起枪上战场,不比年轻人差哪里去!”

看着矮小干瘦的张良荣,老头们哈哈大笑,“你这小个子,怕是连枪都扛不动咯!”

张良荣也不多说,站起身来,默默离开了。

2019年4月的一天,雁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涛在丹山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老君村,打问张良荣的住处。

村民们听说是来找张良荣的,顿时来了精神,区里的领导亲自来找老张,难不成这个老张真是一个老兵?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很快,看热闹的村民们就挤满了张良荣家的院子。

张涛问张良荣:“老人家,我能看看你的复员证书吗?”

张良荣拿出一个小木箱,打开木箱,掏出一个布包,颤抖着双手把布包交给了张涛。

布包沉甸甸的,打开布包之后,张涛发现里面有一张叠得整整齐齐,旧得发黄的纸张,果然是张良荣的复员证书,但更让他诧异的是,包里居然还有6枚纪念章。

张涛拿起这些纪念章,仔细分辨了一下,大吃一惊道:“老人家,这三枚勋章可是特等功,这些勋章都是您的?”

听到张涛的话,围观群众大为震惊:什么?特等功?还是三个?怎么可能?

可看到张涛的表情,大家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只见张涛用手抚摸着军功章,难掩一副激动的神态,这特等功勋章他还是第一次见,整个雁江区之前都没有一个,可今天这一面世就是3个!

一个平凡无奇的95岁老人,为何拥有三枚特等功勋章?他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辉煌经历?又为什么深藏功名60年,做了一个普通百姓?这一切要从60多年前说起。

1924年8月3日,张良荣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县丹山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张良荣家里很穷,父母都是佃农,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饱。为了养活自己,张良荣从11岁开始就给地主家放牛,亲身经历地主对穷苦百姓的压迫,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翻身做主人。

因为家里穷,张良荣一直娶不上媳妇,20多岁了还是一个光棍。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良荣原本希望能过上好日子,可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内战,到处拉壮丁,张良荣对反动派充满了仇恨,便萌生了参加解放军的想法。

1948年下半年,24岁的张良荣毅然离开家乡,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步兵战士,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后被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四纵十一旅,部队的最高领导便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邓小平。

张良荣入伍时,解放战争激战正酣,已经到了大决战的时刻,他一进入部队便是不分昼夜地打仗,每次打仗解放军都是胜多负少,而张良荣的每次表现都十分英勇,不管战斗多么激烈,敌人多么顽强,张良荣总是冲在第一个,从来不知道害怕。

激烈残酷的战争锻炼了张良荣的体魄和胆魄,也让他迅速成长,在他军事生涯所经历的战斗中,最深刻最难忘的是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重大、最惨烈的战役,我方由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两大集团联合作战,出动总兵力60万人,外加民兵40万人,歼敌(含俘虏)55.5万人,我军伤亡13.4万人,无论伤亡人数还是歼敌人数,都是整个解放战争最多的。

在这场空前激烈的战略大决战中,张良荣打出了人生最高光的表现。

淮海战役中,敌人武器装备精良,我方落于下风,但在上级领导的统筹指挥下,我军将敌人分割包围,其中张良荣所在部队包围了敌人一部分主力,敌军为了突围,拿出了最强火力,空中有飞机支援,地面有坦克冲锋,气势汹汹向我军包围圈发动猛攻。

我军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是重炮,炮兵搞火力压制可以,对上移动灵活的坦克却是浑身有劲使不出,而机枪对付坦克就像是给对方挠痒痒,炸毁敌人的坦克成为当务之急。

张良荣是步兵,擅长埋地雷、搞爆破,为了炸毁敌人的坦克,张良荣冒着危险跑到敌军坦克的必经道路上,徒手挖出一个个坑,然后挨个埋上地雷,放开引线,躲进附近的防御工事里,等敌人的坦克进入地雷区,再伺机拉线引爆地雷。

这样的操作很有效,几乎是一炸一个准,只要地雷爆炸,敌人的坦克就得趴窝。一次阻击战中,张良荣使用这种方式,一口气炸毁了敌人的3辆坦克。

当敌人的第4辆坦克冲进地雷区时,张良荣如法炮制,使劲一拉引线,可预期中的地雷爆炸场面却没发生,张良荣意识到这可能是引线松了。

停顿了几秒钟,张良荣再次猛力拉动引线。

轰!地雷爆炸了,可仍然没挡住敌人坦克的攻势——因为时间晚了几秒钟,坦克已经驶过地雷区,地雷只能在坦克背后爆炸,没起到什么作用。

张良荣很着急,他刚从防御工事里露出头,想要再冲上去想办法,没想到敌人已经发现了他,一辆坦克调转炮筒,不由分说地向他开了炮。

轰!伴随一声巨响,泥土、碎石、树枝飞溅,张良荣所在的战壕被轰个正着,他也被一股巨大的气浪掀翻,直接晕倒在防御工事里。

当张良荣醒过来时,天已经黑了,他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坑道里,浑身盖满了泥土,鼻子里全是炸药硝烟的气味,张良荣挣扎着从泥土里站起来,抖落身上的黄土,发现自己除了有点头晕,耳朵有些耳鸣,其他伤都没有,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张良荣找到打扫战场的人一问才知道,自己所在部队已经连夜撤离了,或许战友们以为张良荣已经牺牲了,才离开了战场,但是张良荣不舍得离开部队,部队是他第二个家,没了部队,他一个人你该到哪里去?

张良荣一点都没犹豫,他朝向部队前进的方向,倍道兼行,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天亮之前追上了部队。当战友们看到张良荣时,惊讶地合不拢嘴,他们找不到张良荣,都以为张良荣已经牺牲了,却没想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由于淮海战役表现突出,1人炸毁敌军3辆坦克,张良荣荣立特等功1次,成为全军上下学习的英雄楷模。

面对战功和荣誉,张良荣没有丝毫的骄傲,反而是更加投入到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去,随部队继续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云南剿匪等重大战役。

这些重大战役中,张良荣的表现一如既往地突出,他有勇有谋,不怕牺牲,敢于冲锋,身上多次受伤,也换来了卓著的功勋。仅在解放战争期间,张良荣一个人就先后荣立3个特等功、1个三等功,让人敬佩不已。

参加解放战争的日子是张良荣一生最难忘的时光,他以军人为荣,想当一辈子的解放战士,一直捍卫国家安全,特别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张良荣跃跃欲试,准备入朝作战。

但因为整个战争形势的需要,张良荣所在的部队始终没有得到出国作战的机会,这也成为张良荣辉煌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遗憾”。

1955年,我军进行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为了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号召,张良荣选择了复员退伍,回到家乡资阳。

一开始,张良荣被分配到了资阳县丹山镇供销社酒厂工作,当了厂里的保卫干事,这原本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但张良荣只在酒厂干了4年,就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开始紧缩干部工人编制,并发出号召到农村自谋生路。

张良荣毫不犹豫,带着妻子和孩子,返回丹山镇老君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回到村里后,张良荣没有地,没有收入来源,只能拼命干活挣工分,勉强养活一家五口。

因为家里太穷,张良荣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公社的粮食从来都是颗粒归仓,一颗粮食都不浪费,更不贪占,家里的钱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能省则省,哪怕省下一分钱,张良荣都高兴地眉开眼笑。

正因为如此,村里人嘲笑说张良荣不舍得花钱,是个见钱眼开的老头。

面对村里人的嘲笑,张良荣毫不在乎,他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的反应,经历过近十年的战争洗礼,生死考验,他对一切都看得很淡很开……

回到老家农村后,张良荣把自己的复员证书、军功章和纪念章放在一个布包里,再锁到一个柜子里,从不拿出来示人,而对自己打仗立功的辉煌经历,张良荣更是极少提及,就连他的家人也只是略知一二。

张良荣有3个女儿,因为爸爸小时给她们讲故事,姐妹三个打小就知道爸爸之前当过兵,打过仗,甚至听张良荣讲过自己“炸坦克”“剿土匪”的故事,只是即便女儿长大了,张良荣也从来没有跟孩子们说过自己立特等功的事。

张良荣的日子一度生活得很苦,苦的家里揭不开锅,只能到处接粮食甚至挖野菜糊口,甚至被嘲笑“见钱眼开”,但即便是这个时候,张良荣也从来没有拿出功勋章,向组织开口要官要待遇,甚至没有拿过一分钱的津补贴。

这样深藏功名的日子,一过就是60多年,功勋章也在柜子里藏了60多年。

2018年,资阳市雁江区开始大规模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孩子们知道爸爸是退役军人、解放军老战士,便为老人填写了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表,但采集表只是简单记载了张良荣的个人信息、部队番号、简历等,没有任何立功情况的记载。

对雁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而言,张良荣只是一名普通老兵而已。

2019年4月,资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四届“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中,通过村、镇层层上报,张良荣的事迹被报送上来,这才引起雁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注意。

为了核实张良荣的情况,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涛亲自上门拜访,当看到老人收藏60多年的立功勋章和纪念章时,张涛惊呆了,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谁都没想到,在这样一座小村庄里,竟藏着这样一位3次荣立特等功的“人民功臣”,也正是这次意外的发现,结束了老人深藏功名60多年的漫长日子。

当然,对张良荣所持奖章的真伪,还是有人提出质疑的。为了确保张良荣经历和战斗事迹的真实性,张涛亲自到区档案馆翻找张良荣的档案,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本尘封60多年的档案中,载有张良荣的复员建设军人登记表,表上清晰记载了张良荣入伍前后的基本信息和所获荣誉表,显示张良荣曾在中原野战军服役(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作战8次,负伤12次,仅1948年一年便荣立特等功3次,三等功1次。

张涛有些不解地问张良荣,“老人家,您为什么不主动向组织说明这些立功情况?那是可以享受更高津补贴的,政府也会给你安排工作。”

95岁的张良荣微微一笑,“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跟他们相比,我能活着回家就是最大的幸运了。这些立功奖章只代表过去,不能炫耀一辈子,更不能借着特等功,开口向组织要官要待遇,不然怎么对得起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

至此,关于张良荣的悬念全部解开。

张良荣之所以深藏功名60年,是因为他见惯了太多生死,活着对他而言已经是幸福是知足,至于功勋、荣耀、光环、金钱、名利……都如同浮云一般。

如今的张良荣已经97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中气十足,每当别人问起他过去打仗立功的经历,张良荣都是语焉不详,但当问起他最大的理想时,老人却激动地说:“我的理想就是报效祖国,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一定扛起枪上战场!”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张良荣,不会忘记像张良荣这样浴血奋战,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老兵。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但老兵的精神,必将永远长青!

0 阅读:5

历史可以很好看

简介: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