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师: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倒逼了宇航级芯片国产化

立创 2024-01-23 17:56:00

导读:近日,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采访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提及我国面临国际航天大国封锁期间宇航级芯片国产化的过往。

图: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CCTV)

2010年,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立项,杨宏担任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同一时期,距离地球400公里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开始全面使用,但这项人类当时最宏大、最广泛的太空合作计划却把中国拒之门外。

杨宏接受央视采访表示,听到这个消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国际空间站不带我们玩,反倒是倒逼了我们,我们必须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去干,打造出一个我们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中国空间站。

作为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坚持自主研发,提前布局,首创性地提出了元器件自主可控系统性保证方案,对8类核心元器件进行提前国产化攻关,确保了我国航天技术不受人“卡脖子”。

图: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CCTV)

杨宏提及,其中有一款宇航级的高端芯片,比CPU还要高端。大家从电视上可以看到空间站传输的电视图像,还有高清的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都是靠这颗高端宇航级芯片来完成的。而这个芯片是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了,早早就安排去研制、攻关、突破。

此外,同期一些关键的民用电子技术也促进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同时自身技术也获得助推,比如中国空间站最先使用了5G技术。“我们有一个研制单位到最后在科创板上市了,这是我觉得非常开心的事情。”

据杨宏回忆,我们高压体制下有个直流变换器,叫DC-DC模块。高压体制,我们自己的产品完全立足于国产,既没有想过在国外去买,也没有想跟国外的对标,照猫画虎我们再去跟仿一个型号,我们完全独立自主地设计了一套体系,设计了一套型谱规格。

此后,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我们自己的研制体系形成了以后,国外的厂商打不进来,就主动把我们的型谱要去,按照我们的型谱去研制,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也就说明,我们不能去走跟仿这条路,一定要独立自主地按照自己的需要,中国式的特色独立自主地设计自己的型谱,形成中国标准。

图:中国航天质量标准文件(CCTV)

杨宏还提到早期因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不严导致的教训。

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飞船完成了预计的科学任务,设备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一年后,神舟三号计划发射。然而,在进场后的第4天,技术人员检测出飞船的一个穿舱电连接器不通电。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飞船上所有77个相同插座都要重新设计、重新生产、全部更换。神舟三号推迟发射,400多人的试验队不得不撤场,很多人失声痛哭。

杨宏说,那个问题尽管是在发射场出现的,可是我们在北京测试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但是我们没把它当回事。就是我们的质量意识不够,以为这就是一个电连接器的个别问题,这只有问题,拆下来换一只好的就行了。我们并没有把拆下来的这只送去做失效分析,如果一分析,里面的设计缺陷、产品缺陷就全都能够发现了,我们当时的质量意识不够。

作为当时神舟三号的总体负责人,杨宏扣发了本人100%的补贴。三个月后,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重返发射场,顺利升空,并于2002年4月1日下午4时成功返回地球,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获得圆满成功。

图:天舟七号发射现场(CCTV)

2024年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搭载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天舟七号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货运效率最高、在轨支持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为中国空间站的运营保障和空间探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

本次接受央视采访的总师杨宏从担任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到空间实验室系统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再到现任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也完成了“三步走”的每一步。

0 阅读:0

立创

简介: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自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