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可以让他敢于起兵谋反?

历史看兴衰 2024-04-07 02:09:58

公元755年,唐朝将领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发动了反叛唐朝的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和人口,唐朝的国力,也从此由盛转衰。

安禄山当年之所以敢造反,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手中的权力太大了。

安禄山是杂胡人出身,他因为通晓六种语言,又骁勇善战,所以年轻的时候,在幽州节度张守珪手下效命,并被张守珪收为了义子。

后来安禄山又通过贿赂朝廷官员,官职逐渐做大。

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到了晚年之后,开始贪图享乐,不再理会朝政,然后朝政就被李林甫和杨国忠相继把持。

李林甫因为担心皇帝重用其他的文官,然后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于是就怂恿唐玄宗重用番将。

而安禄山因为不是汉人,所以就没有机会威胁到李林甫宰相的位置,然后李林甫就放任安禄山的壮大。

唐玄宗在李林甫的哄骗下,也对安禄山越来越喜欢。

后来安禄山更是直接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养子,当时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幸,然后安禄山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就更加高了。

正是因为有了皇帝、贵妃、宰相的宠信,安禄山的势力,越来越壮大。

后来安禄山更是直接一人担任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

当时唐朝拥有十个节度使,而范阳节度使,是十个节度使里面,拥有兵力最多的一个,在唐朝的49万边军中,范阳就占据了9万多人,再加上平卢和河东的兵力,安禄山的手中,就掌握着近20万人。

而由于不断地与契丹、奚交战。然后唐朝就在东北聚集了大量的精兵,于是安禄山手中的军队,也是当时唐朝手中最精锐的部队。

除此之外,由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安禄山的拥有的地盘非常大,然后这三个地方,分别控制了东北、河北、山西等地,黄河以北的地方,几乎都在安禄山的掌控之内。

安禄山发动反叛,只需要渡过黄河,就可以直接向唐朝的东都洛阳进发,然后再过潼关,直逼西都长安。

而在这个中间,并没有其他的节度使,因为唐朝的节度使,都是布置在边疆地区,特别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在中原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军队驻守。

然而当时唐朝中央军的部队,却只有八万人,而且由于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实力并不强,与安禄山手上的精锐部队比起来,简直是不堪一击。

然后在唐玄宗时期,为了方便作战,将原来的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节度使手下的士兵,都是职业士兵,而且全部都不是由朝廷派遣的,所以这些士兵,在节度使和皇帝之间,更忠心于节度使。

另外唐玄宗还将地方的财政和官员监察的大权,也下放给了节度使。

这样就导致节度使掌握了地方的军事、财政、人事大权,有了与中央抗衡的资本。

然后安禄山,又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所以安禄山已经拥有了可以与唐朝中央政权一较高下的实力,所以安禄山最终选择了造反。

2 阅读:1188
评论列表
  • 2024-04-26 17:42

    安禄山肯定看到李隆基老了主要心思都在男欢女爱奢靡享乐之中也不理朝政,这样的朝廷安禄山看到机会起兵造反想自个做皇帝了呗。。。后来即使被镇压了朝政也被权臣太监把持了,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 2024-04-10 14:05

    最主要的是当时的唐朝政府不得民心

  • 2024-04-29 22:42

    本来河东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管,安禄山只管范阳和平卢二镇,陇右河西河东朔方四镇兵马都是王忠嗣旧部,他若活着安史之乱也不会爆发[墨镜]

历史看兴衰

简介: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