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为何被齐王所拒

观世传真侠 2024-02-01 07:11:34

孔子孟子为何被齐王所拒

张洪兴

公元前517年鲁国朝廷因斗鸡,导致内乱,鲁昭公兵败奔齐,孔子为避鲁国内乱,携弟子数人来到齐国,在齐国一待就是三年。

孔子来到齐国先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有一天,由高昭子引荐见了齐景公。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孔子第一次向景公阐述施政纲领,得到了齐景公的赞许。过了几天,景公又问他,孔子说:“政在节财”。

景公已经感到孔子是个人才,要重用他,欲以尼溪田封于他,没想到得到晏婴的坚决反对:“儒者滑稽而不可规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天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祥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过了几天,又有几个大臣反对任用孔子,齐景公茶余饭后一琢磨,晏婴说的也对,但还是很遗憾的说:“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在齐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欣赏到了齐国的《韶乐》,竟是他三月不知肉味。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就是当年孔子在临淄听齐韶乐的地方。村里有一个非常清雅古朴的小院,院内有石碑“孔子闻韶处”,为宣统三年所立,后有人所配《乐舞图》和“孔子闻《韶》简述”石刻。

齐景公的话,令人颇有感慨:“我老了,你那些东西不能用了。”这样,就把孔子支走了。

实际上,在当时那种以政找为贤德时代,景公想到的是称霸,孔子的仁政怎么能会落地呢。

几百年后,孟子带着孔子的那一套又来了,还是在稷下学宫这个地方,孟子不断的向好大喜功的宣王推行他的仁政,让齐宣王按照他的设想去实现王道大业。当然,孟子向其游说也是研究策略的。

比如,齐宣王喜好音乐,孟子就从音乐方面引导齐宣王;齐宣王好勇力,孟子就从勇力的方面引导齐宣王;齐宣王好货色,孟子就给他讲货色之道。孟子对齐宣王讲音乐、勇力、货色,最终目的就是要齐宣王实行仁政,建立王道大业。

但是,孟子的这些说教,显然不符合战国时期争霸天下、兼并战争的实际,自然不符合齐宣王“莅中国而抚四夷”的胃口和愿望。孟子的主张是扎根于儒家的东西,齐宣王开始听他讲的时候,还很感兴趣,后来越听越不对劲,又有几个大臣反对。

最后,他眯着眼睛说:“寡人有疾!”意思是说,“你那些东西我办不了!”便把孟子应付走了。

孟子经过多次与齐宣王论证,见齐宣王没有推行他所倡导的仁政思想,特别是齐国侵伐燕国的战争以后,便决意离开齐国。

历史何等相似,战国争霸时代,两个齐王想得是怎样争霸,孔孟的仁政不太让两个齐王喜欢,两个大儒自然是不受待见的。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