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万里去世,北京前副市长张百发当众下跪,他二人是何关系?

越山过去 2024-02-20 06:49:33

2015年7月15日,一位99岁的老人在北京去世。

在他的追悼会上出现惊人的一幕:80岁的北京市前副市长在他灵前下跪。

以北京市前副市长的身份行旧时大礼,参加追悼会的人都没有想到。

这位去世的老人的身份是谁?他有什么故事,值得让一位前北京市副市长当众下跪?

先说这名去世老人的身份,他就是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万里在这时候就一直留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

建国初期小平同志从西南局调北京工作后,万里也来到北京任北京市城建部部长。

万里也做过北京市副市长,小平同志被停止工作后,万里同样遭受了厄运。

直到小平同志复出,1973年万里才出任北京市委书记。

1977年,改革之风乍起,万里出任安徽省委书记,来到安徽,万里就到农村基层去了解情况,可是很多农民却躲着不出来见他。

他感到很迷惑,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些农民连出门见人的裤子都没有,怎么能在他这个省委书记面前露面。

一听这个情况,万里的眼泪刷一下就流了下来。“我在任上一定要解决安徽农民的温饱问题。”万里立下了誓言。

万里想出很多在当时超前的办法,来增加安徽农民的粮食产量和生活收入。

这些改革措施面临很大的阻力,但小平同志在中央当起了他的坚强后盾。“没有小平同志的支持,我在安徽根本办不成那些事。”万里后来感慨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安徽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安徽的改革经验也推广到全国。

“要吃米,找万里”的口号响彻全国。

2015年人们还没有忘记他的这个贡献,在他的灵堂上,有人打出了“要吃米,找万里”的横幅。

解决粮食问题,是万里一生的一大亮点。他还有一大亮点是工程建设,在他灵前下跪的前北京市副市长,就是因工程和他结下了亦师亦友的一生情义。

1993年,北京申奥以两票之差惜败悉尼,开票现场中国申奥代表团成员无不泪流满面。

而有一个人的泪水承载着更多的遗憾,他就是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

1958年新中国十年大庆将至时,张百发还是北京市政施工队的一名钢筋工人。

为迎接十年大庆,中央决定上马一批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国庆工程。这批工程由周总理亲自抓,万里是工程直接总负责人。

现在中国是举世皆知的“基建狂魔”,高铁说修就修,高楼说起就起。要技术有技术,要设备有设备,要资金有资金。

然而当时却不一样,从抗美援朝开始,中国就遭到欧美国家的禁运。

1951年,联合国在美国的操纵下,通过了《实施通过对中国禁运的决议》,有1700多项产品被列入对华禁运清单。

新中国本来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再遭受欧美国家的广泛禁运,搞大型基建的各种建材和设备都受到极大限制。

欧美国家听闻中国的国庆工程,都当成一个笑话来听,根本不相信中国有能力完成这些工程。

可是欧美人漏算了一种新中国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在十年大庆点燃的激情激励下,24岁的张百发和十多名工人组成了施工突击队,由没什么文化的张百发担任队长。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在施工动员大会上说:“有人不相信我们自己能建设现代化国家,我们要用行动和事实回答他们。”

正是受万里号召的影响,张百发等人才成立了突击队。

听说突击队是为国家重点工程建立,加入突击队的工人迅速增多,很快就从12人增加到两百多人。

突击队驻扎在工地十个多月,三班倒施工无间断。社会各界对国家工程也全力支持,突击队半夜发出需要钢材的通知,钢材第二天一早就送到突击队的工地上。保障部门为工程的进度,也在不分昼夜加班。

施工人力临时不够,突击队请报社帮忙,登报向社会征集人力。

报社听说是紧急施工需要,担心登报来不及,干脆直接从报社组织了两百多人赶到工地当临时工。

决定建设国庆工程时,离十年大庆只有四百天。

当时设计图没有,建材、设备人力也还没有调配。

但1959年9月3日,人民大会堂还是赶在国庆前竣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中包含着万里和张百发的贡献。

就是在国庆工程期间,北京火车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首都工人体育场等十数个标志性建筑,从北京市拔地而起,至今仍为国人耳熟能详。

看到一系列工程提前完工,毛主席满意地说:“别人日行千里,万里日行万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万里对突击队的张百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万里在工程期间和张百发成了朋友,他见张百发文化低,就给张百发的稿子改错别字,还经常劝导张百发,一定要努力提高文化程度。

张百发因在国庆工程施工中的突出表现,被树为工人楷模。十年大庆的全国群英会,张百发作为工人代表之一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荣誉面前,张百发没有忘记万里的话,他总是在工作之余去上各种学习班,把提高文化程度当成人生的一件大事。

正是有不断提高的文化程度做基础,张百发才在1981年47岁时当上北京市副市长。

他坐在万里曾经的位置上,想着当年和万里一起奋斗、聆听万里教诲的经历,在心中把万里当成了自己的恩师。

张百发当上北京副市长两年,北京市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十一届亚运会,次年申办成功。

主管城建的张百发将以当年万里的角色,组织迎接亚运会的一系列重大工程。

1984年,国家尚在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落后状态,举办亚运会这种盛会,北京尚无先例。

亚运工程牵动着北京人的心,牵动着国人的心。

工程在一个时期遇到瓶颈,对工程能否如期完工的质疑开始涌现。

张百发拿出当年突击队的劲头,誓言亚运工程如不能如期完工,他就从当时北京最高的京广中心顶层跳下去,用208米自由落体的方式,给北京、给中国一个交待。

除了自己跳,张百发还给手下的七个工程副总指挥说,不能如期完工“你们七个先跳,我最后一个跳。”

要让所有工程直接领导集体“殉职”,一个也不能少。

在张百发以死督战下,亚运工程顺利完工,北京举办了一届完美的亚运会。

在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基础上,北京趁势申办奥运会,却在最后关头遗憾出局,张百发怎能不泪洒当场。

张百发在当北京副市长期间,和万里没有工作上的直接交集,但他始终把万里当做最尊敬的师长和最灵魂的朋友。

等到两人都离休的时候,两家开始频繁走动,张百发和万里的关系也日渐亲密。

万里去世,80岁的张百发在万里灵前下跪,是在行弟子礼。而怀念万里的人远不止张百发一个。

万里的家人秉承万里低调的遗愿,追悼会安排得比较简单,没有通知多少人。

然而,许多没有被邀请的人,却自发来到万里灵前祭奠,要送这位老人最后一程。

该来的中央领导都来了,许多开国将领的子女也赶来祭拜。灵前各界群众更是如潮水搬涌动。

万里的儿子万伯翱,本来以为父亲已经退了二十多年,又没有大张旗鼓办追悼会,参加悼唁的人不会太多。

可实际情况却让他深感意外。万伯翱为父亲感到欣慰,“大家没有忘记他。”

一生清白又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国人都不会忘记,不管这个人离开权力多少年。国人痛恨以权谋私的人,敬重用权力为国为民谋福祉的人。

万里受人敬重,是凭着他几十年德才兼备的经历,他的一生无愧无悔。他当得起北京市前副市长一跪,也对得起自发前来为他送行的群众。

0 阅读:23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