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回弥勒对钱的断代问题: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系列8

乐艺会 2024-04-17 07:22:20

3、万回弥勒对钱的断代问题

立足上述阐述,我们有必要对万回弥勒对钱尝试去做一个断代分析。

1、首先,作为弥勒主题花钱,因为这里所谓的弥勒佛,其实是布袋和尚,所以作为产生布袋和尚唐末五代的艺术图像的上限也就被明确了。

胡坚藏品

2、其次,弥勒佛主题花钱中明确标明着“招财利市”,可见这时的布袋弥勒已然是财神,而按照财神的前提是和合神,和合神必然和气生财,所以作为和合神的布袋弥勒必然是笑脸弥勒的逻辑,又按照上述我们分析推理的,笑弥勒成熟的时代大致是南宋的推论,作为利市财神的笑弥勒花钱,大致应该在南宋前后,也是十分符合逻辑的。

3、更重要的,是,本弥勒佛主题花钱上,布袋弥勒左手持大口袋,右手持杖在肩。而他老人家肩膀所荷的柱杖所悬挂的物件,十分要紧,对断代有核心的助力。

北宋赞宁在所著《宋高僧传》中叙述说布袋和尚:“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葅皆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死后,”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可见,在奉敕撰写的北宋官方关于布袋和尚的文本中,布袋和尚的形象就是肩扛柱杖,杖首悬挂的是布袋弥勒著名的布囊。而且,北宋江浙地区就有很多以这个形象作画的现象。在北宋僧人道原编纂《景德传灯录》中,虽然没有强调弥勒的布囊是否被柱杖所荷,但是一直在强调放下布囊,可见弥勒扛着的正是布囊。有一僧在师(布袋)前行,师乃拊僧背一下。僧回头。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汝一文。”师放下布囊叉手而立。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便放下布袋。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负之而去。先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叉手。保福曰:“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师负之而去。师在街衢立。这种柱杖首悬挂布囊的形态,直到明代还继续存在,请看郑州博物馆藏明代布袋和尚铜造像。见下图。

明代 布袋和尚铜造像 郑州博物馆 南山供秀资料但是,北宋官方所呈现的布袋荷杖挂布袋的形状,并不符合弥勒佛主题花钱的呈现,因为花钱上的布袋和尚的布袋是持在手里的,并没有挂在杖首。而且,花钱上的布袋弥勒的肩杖,也没有像很多布袋绘画那样光溜溜的,那么,弥勒佛花钱上布袋和尚柱杖首挂的到底是什么物件呢?

南宋禅宗僧人大慧宗杲在《布袋像赞》云:“肩担一条吉撩棒,棒头挂双破木履。尽力撮却布袋口,不知里许有甚底。落落魄魄闹市行,藞藞苴苴没羞耻。龙华会上若逢渠,定与椎落当门齿”。从南宋此像赞来看,大慧描绘了布袋和尚肩担拄杖,杖头挂着一双破木履。而且由于尽力撮却布袋口,可见这里描绘的布袋和尚,既扛着棒,也拎着袋,杖首悬挂破鞋子,除了神态落魄不符合和合神的要求,其他造型元素完全契合。

由此可见,弥勒佛主题花钱上的布袋和尚的杖首,应该悬挂的就是鞋子。其缘由,大约是与南宋末年僧人志磐编写《佛祖统纪》卷四十二记载云有关:“(布袋和尚)于岳林寺东廊坐盘石上而化,葬于封山。既葬,复有人见之东阳道中者。嘱云:“我误持只履来,可与持归。”归而知师亡。众视其穴,唯只履在焉。”既然布袋和尚的棺材里没有尸体,只有一只鞋,那么另一只鞋就符合逻辑地被挂在了杖首了吧。

陈少梅 布袋和尚

4、弥勒的利市要素

布袋弥勒其实是一个引导大家放下的神灵。他的布袋,就是他的负担与所执。所谓“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宽心忍辱,冤家共和,心无挂碍,才是核心,据明代田汝成叙述,宋代岳珂曾经赞布袋弥勒像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言简意赅,说得痛快。但是,市井社会才不追求什么觉悟,他们追逐的,恰恰是要将布袋满满地扛起,他们幻想的,就是布袋里装满了富贵财货与名利欲望。

下图为青州博物馆藏明代布袋弥勒铜像,在这里,布袋弥勒手中的口袋上,已经布满了宝珠、犀角、珊瑚、金钱等各类杂宝宝货,而使得袋子成为了宝葫芦一样的要啥有啥的魔幻招财神器。布袋弥勒布袋上布满的宝货,正是世俗人们充满的炽热的欲望。

明代布袋弥勒铜像  青州博物馆 钧魂拍摄

是这种世俗的欲望,将放下布袋的弥勒,又被迫生生去地将布袋扛起。

弥勒不得不成为了一个利市的财神。那么布袋弥勒的利市招财,又有哪些文本痕迹呢?

1、神奇布袋的魔幻。《宋高僧传》记载布袋和尚常常用杖负布袋进入街市。到市场上乞食,醯酱鱼葅皆入口,又分少许食物放入布袋中。本来这个布袋只是储物之空间,但是逐渐被小民幻想为一个要啥有啥的聚宝盆。布袋和尚的布袋可收可放,“展时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在《景德传灯录》中就曾经记载“布袋里般般著得,短长在我;宝公杖头剪刀,节奏由谁!”这种本来具备禅意的叙述,被市井的意念解读为布袋的神奇魔幻,要啥有啥,布袋由此被赋予投射了更多的社会欲望,而成为了财富的聚宝盆与繁衍的子孙桶。

在泉州开元寺东塔上,出现了布袋和童子、铜钱组合在一起的图像,满足了世人对布袋弥勒的两大诉求。

释即非 布袋和尚图

2、布袋和尚化应事迹中具备钱财要素。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记载,一次,有一位禅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从该僧背后摸了一下,禅师回头,和尚就说:“给我一文钱。”禅师回答:“道得出,便给你一文钱。”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北宋状元舒亶有诗《题布袋和尚》:“休话人间我独尊,何妨廛肆且随群。乞钱往往多空手,问路时时向白云。壁上形容图尚在,囊中气味许谁分。分明提起无人问,欲会应须眼里闻。”

3、布袋弥勒的神迹与招财

元代天台山国清寺住持无梦沙门昙噩所撰《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中,对布袋弥勒的神迹作了更为细腻的阐述,其中有布袋弥勒去闽中化木材建大殿的事迹。”师往闽中化檀越一袋之木,此间井中取之无竭,众皆惊异。遂某也捨工,某也助粮,某也怂恿,不约而至。巍巍胜迹,万万工程,大雄殿之千佛阁“。布袋弥勒用布袋罩住木材,让岳林寺的师父在寺院井中取木材,取之不竭直至大殿建成。这种神迹,在市井小民眼中,岂不就跟要啥有啥的聚宝盆别无二致了吗?

同类的,文中还记载了布袋弥勒囊沙堤塘的事迹。弥勒用布袋覆垒成塘,以御旱潦。塘内却成田二千馀亩,每岁收获,供给僧徒。馀赎命放生。这也再一次显示了弥勒布袋的要啥有啥,神奇万方,最后无中生有地变出良田,为僧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

吴昌硕 布袋和尚

4、弥勒布袋不仅是聚宝盆,也是子孙袋

在《佛祖统纪》卷四十二中,本有“有十六群儿哗逐之,争掣其袋。”的记载,南宋后期禅僧希叟绍昙作《布袋》像赞云:“楖栗横肩拖布袋,回头转脑小儿嬉。休言兜率宫中事,已被渠侬捉败伊。”楖栗,即指木质柱杖。可见,布袋弥勒与小儿嬉戏,小儿争扯布袋,都隐含了弥勒与小孩的关系源头。

到了《西游记》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 小雷音寺,被黄眉怪用“白布搭包儿”收了去。原来黄眉怪是布袋弥勒佛的黄眉童子,偷了弥勒佛的袋子,私自下界。孙悟空问弥勒佛这个袋子为什么这么厉害,弥勒佛答曰:“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作人种袋。”

综上所述,布袋弥勒的和合之旅,也与万回一样,先从北宋的愁弥勒变成南宋的笑弥勒,由此前提,而成为笑口常开,心宽体胖的和合神,再因为和合神的普适价值,通过和气生财的逻辑,衍化出财神的分支与求子的分支,从和合神而演化为财神与喜神。正如万回从和合神演化为财神与爱神一样。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万回与布袋,同是具体的真实的凡人,最后成为超凡脱俗之圣贤,都是和合神的神格,并由此衍化出财神的特质,同时为社会提供招财利市的精神诉求服务,所以,他们两个并列在南宋的钱币之上而成为对钱,也真的是众望所归,自然而然。

方成 布袋和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