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香港人,周末去深圳享福了

社说趣料 2024-04-29 00:53:52

在城市中产们眼中,国内旅游的尽头,曾经是香港。如今,越来越多的港人们却正在反向旅游,把内地当作了自己的度假飞地。

每逢周末,深圳街道都挤满了北上的香港人,大家标配的打卡一条龙,都是剪头发、做SPA和做美甲。他们靠一趟反向旅游,来解决自己生活的刚需问题。

“商场到处都能见到排队消费的港人,每个人嘴里都用粤语念叨着‘真系好划算’或‘点解会咁平’。甚至有港人周末来深圳就为了住酒店,躺在房间里点个外卖也好生舒适。”

图源:@Alexander Huang

如今,深圳已经成为了香港人的平价消费大本营。明明港币换算成人民币价值差不多,但相比于香港高昂的物价,深圳的消费主打一个丰俭由人。因此不少港人,就能把一元港币花出了十元人民币的错觉。

“在香港人均几百才吃得到的海鲜拼盘,在深圳人均几十就能在大排档吃个饱;

花上两三百块钱,就能在深圳的山姆采购一周的生活物资,价格几乎只有香港超市的一半;

不管你是去按摩、种牙还是洗车,把香港的必要消费平移到深圳,就会发现这一趟往返的交通费,花得多么物有所值。

图源:@咕噜咕噜肉

对香港人而言,深圳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保税区。只不过大家来这里必买的三件套,不是什么化妆品和奢侈箱包,而是“鲍师傅、kumo kumo和阿嬷手作。”

图源:@sababa

谈及自己反向旅游时的真实感受,有港人形容,“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来内地玩一通,才懂啥是真的享受。”

深圳的好,对香港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与其说他们来深圳是反向旅游,不如说是一次大规模的归家迁徙。

香港本地人飞仔,早在两三年前就把自己的生活和深圳绑定在了一起。“一开始,是总找代购帮自己买午饭和下午茶,省下了不少伙食费。比如一杯奶茶,找代购买只要多加五块钱,但在香港买却比深圳贵十几块钱。或是预算30,在香港只能去711吃个车仔面,去深圳却能买到三菜一汤的豪华午餐。”

图源:@咕噜咕噜肉

飞仔说,自己和同事对深圳长期以来的印象,都是“省钱是一方面,关键是你找代购,人家真的立刻就能送来。潜意识里就会默认深圳物价低效率高,不觉得周末去深圳会是一种负担。”

“甚至去深圳旅游,对我们来说都成了一种更通透的生活方式。与其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界上,想方设法扒拉出一块安乐窝,不如去深圳放飞自我,来得更快乐。”

老家在云南,在香港工作两年的卡卡记得,“自己在香港,经常遇到只说粤语的服务员,有时候听不懂,就只能对着服务员一通指手画脚,不由感到一丝窘迫。但在深圳逛商场,走哪都可以用普通话无障碍交流。”

就连不少香港土著,也承认“花同样的钱,来深圳总能体验到更好的服务”。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深圳消费服务的天花板最多是海底捞,后来发现就连去深圳的路上,也有人替他们安排好了五星级的出行体验。

飞仔刚开始从香港去深圳时,还选择坐高铁,后来发现“多加二三十,就能坐上豪华商务车,从家门口直接接你到深圳,车上还有免费的矿泉水可以喝。或者是想更省事,还可以直接找个旅游团,没有购物,导游替你安排好所有行程,约等于管家伴你游深圳。”

图源:@深得圳的少女心

有人之前在香港,还很少每周去深圳。结果在恋爱后,就把深圳当成了自己的爱情堡垒。不光是每周都要和对象约会一次,如果感情更进一步,甚至还会主动承担起为对方家庭代购物资的任务。

人在香港,已经快和对象领证结婚的二胡说,自己如今孝敬丈母娘的方式,就是“每周自告奋勇去深圳扫货。去山姆买够一整周的蔬菜肉类给对象一家,再买点甜品给对象当下午茶。每次扛着大包小包回家时,都感觉自己肩膀上担着的不是物资,而是沉甸甸的家庭责任。”

香港人“搬空”深圳的第一步,还是只买些香港的稀缺资源,比如吃不到的鲍师傅、阿嚒手作和kumo kumo芝士蛋糕。

进阶版的扫货港人,则开始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消费品,都腾挪到了深圳来找平替。“毕竟在香港,就连蜜雪冰城的价钱,都要翻上两三倍。只能说商家拿捏了香港人的高工资,倒是真敢卖。”

于是,如今深圳北回香港西九龙的高铁上,卫生纸和柠檬茶已经司空见惯,洗衣液和沐浴露也成随处可见。“甚至有人直奔菜市场,拎回去一袋生蚝”。

在香港工作了三年的上海姑娘Jessica,刚落脚香港时就有很多不习惯。“在香港,不少地方吃饭是限时的,有些餐厅贵倒是其次,关键是还可能不合你的胃口。”

于是,深圳成了Jessica过周末的专属飞地,“花上几十块的高铁钱,十分钟就能丝滑落地深圳快乐老家。在香港我唯唯诺诺、抠抠搜搜,到了深圳就算表面上一掷千金,最后一算还花不了香港一顿饭的价格。”

如今,顶着香港IP的网友已经占领了内地各大社交平台,纷纷提问“深圳有哪些必买货”“深圳哪个菜市场便宜”,甚至是“深圳去哪里批发衣服”。可以说,就连深圳人不知道的薅羊毛方式,香港人都如数家珍了。

95后深圳姑娘CC,第一次接待香港朋友来深圳扫货时做足了攻略,“上午先去海底捞排队顺便做个美甲,下午到金光华广场喝个下午茶,歇够了去逛一圈奥特莱斯,再从菜市场买点新鲜蔬菜让她带回家。”

“像我朋友这样的香港人,虽然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再高的工资,面对十几块一颗的水果、几百块一顿的家常便饭,也不免肉疼。将生活平移到深圳,就像是一场奇观式的下沉旅游度假,消费虽然降级了,体验却是升级了。”

不仅是扫货,港人的北上旅程已经渗透到了深圳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有人在菜市场都能偶遇着拿小推车来扫货的香港同胞,一边往购物车里狂塞蔬菜水果,一边感叹“好抵啊,真系好抵啊”。

90后港漂苗苗,周末从香港迁徙到深圳的第一站,就是按摩店。“在香港,按摩一小时就要花掉几百块,人家还会掐时掐点地给你算。但来到了深圳,价格不仅只要香港的一半,就算时间到了,按摩店的阿姨听说我是从香港来的,也会贴心地为我加个钟,把头皮多按五分钟。”

“香港赚钱深圳花,虽然价格上已经几乎没有汇率,但幸福程度的汇率却高了不少。”

把深圳当做香港的度假飞地,这里不只是港人花小钱享福的平价宇宙,更是有个头疼脑热时的“幸福诊所”。

80后香港人陈哥,就在最近陪老婆去深圳做了产检,“香港虽然有免费医疗,但排队确实也很恐怖,私立医院更是昂贵到支付不起。来深圳做产检,就像是买了游乐场的优速通,不仅省下了时间,还把体验感拉满了。”

ENDING

有人会质疑,香港赚钱深圳花,会不会有为了吃醋包顿饺子的嫌疑。“毕竟往返高铁将近两百块,入关出关也很麻烦,省下的那点钱,怕是都在路上用掉了。”

但对于陈哥来说,从香港到深圳,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结界,“在香港,你不消费就无法拥有生活。但空降到了深圳,别管薅没薅到羊毛,就算是随便逛逛公园,紧绷着的心,也终于是松弛下来了。”

0 阅读:113

社说趣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