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发表回忆录,本只想做征西将军,没想到时代的车轮滚得太快

了一画历史 2024-01-28 16:37:01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曹操无疑是一位备受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战争、政治斗争和智谋,他的故事被广泛地传诵和记载。

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那就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在这个月里,曹操发布了一道命令,这个命令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思考,更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回顾,就像一部回忆录一样。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是一位身经百战、威名赫赫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在这个月里发布的命令,无疑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深刻反思和总结。这个命令的内容,既有他对过去的回忆,也有他对未来的展望。他在这个命令中,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看法,对国家的期望,对人民的情感,对自己的评价。这个命令,就像一部回忆录,记录了曹操的一生。

曹操在命令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他自述,当初他被举荐为孝廉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那种深藏于山林之中的知名人士。他担心自己会被世人视为一个平庸之辈,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因此,他希望能够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和推行教化来树立自己的名誉。

在他的任职期间,他身处于济南,任职济南相。在那里,他致力于清除腐败分子,确保选举的公正性。然而,他的这些行为却引起了一些强豪们的忌恨和不满。他们担心他会给他们带来家祸,因此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敌意。

面对这种情况,他选择了以生病为由回到自己的家乡。当时他还年轻,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些规划。于是,他在谯县东五十里处修建了一座精舍。这座精舍不仅是他的住所,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他计划在秋夏两季的时候,在这里安静地读书,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素养。而在冬春两季,他则会选择去射猎,以此来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他把这个计划定为二十年的计划,希望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成熟。

他的目标是等待天下太平后再出仕。他相信,只有当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他选择耐心等待,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然而,他并未能如愿以偿。他原本的期待和计划并未能实现,因为命运的安排让他走上了另一条路。他被征召为典军校尉,这是他无法抗拒的命令,也是他无法改变的事实。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或者失望。相反,他选择了积极面对,他决定为国家讨贼立功。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荣耀。他要用他的行动,来证明他的价值,来实现他的理想。

他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上,这是他的志向,也是他的追求。他希望人们在他的墓碑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名字,更是他的一生。他希望人们记住他,记住他的功绩,记住他的贡献。

他希望刻在墓碑上的名字是:“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是他当时希望得到的荣誉。他希望这个名字能够代表他的一切,能够代表他的一生。他希望这个名字能够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

后来他遭遇董卓之乱,发动义兵起义。后来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讨伐袁术,使其困顿而死;击败袁绍,斩杀其二子;又平定刘表,最终平定天下。

他身为宰相,已经达到了人臣的最高地位,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期望。如果国家没有他,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称王!

也许有人看到他的强大和不屈从天命的性格,担心他会妄自尊大,说他有不逊之志,因此他总是耿耿于怀。所以他向众人陈述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但是他不能轻易放弃所统领的军队和权力归还给上级官员,回归到武平侯国中去。为什么呢?因为他担心自己离开军队后会受到别人的谋害,既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也是因为一旦失败就会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所以他不能追求虚名而遭受实际的危险!虽然他被封为四县之主、食邑三万户,但他认为自己何德何能呢?江湖未静,他不能让位;至于封地,他可以辞去。现在他要归还阳夏、柘、苦三县,只保留武平一万户的食邑,并且以此来减少别人对他的非议和指责。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原创:了一画历史

墨石白滩层浪迆,川涌东边,一道红阳起。万里山河青史壁。千年梦有英雄几。

关注了一,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倒映着红阳的那一朵朵浪花吧

0 阅读:22

了一画历史

简介:川涌东边,一道红阳起。万里山河青史壁。千年梦有英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