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万亿倍太阳亮度,远在银河系之外的“类星体”到底是什么?

森罗万象视频 2022-08-17 16:50:38
综述

太阳亮吗?

我们所见的光都是太阳发出的,在白天人类的眼睛甚至都无法直视太阳,而太阳作为太阳系内最亮的一颗星,亮度为地球上看到的满月亮度的19倍。

在夜间,月亮就是照亮这黑暗的唯一自然光源,所以太阳的亮度从数据来看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与太阳一般会发光的恒星在宇宙之中并不在少数,亮度高于太阳的也有。

在银河系之中,就有着比太阳更亮的天体,但是我们这次了解的一类天体,有些个甚至超出了银河系的范围,并且其亮度竟然是太阳的430万亿倍!

惊人发现

在上世纪60年代,有科学家发现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宇宙时会发现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射电源,但是当用光学望远镜却无法找到其来源的天体,这就让这些天文学家感到费解,然后有两位美国科学家用口径达到5米的巨型望远镜,终于找到了一个射电源对应的天体。

亮度达到16等的暗星,并且这个天体总是处在很奇特的位置。

经过后续的研究以及其他天文学家发现类似的天体后,发现这类天体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遥远,超出了银河系的范围,但是观测得出其并不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太阳的光子都是由内部的核聚变产生再经过其在内部不断地运动最终到达表面的,然后以光线的形式射出,而这种星体发光似恒星但是并不然,于是就命名为类似恒星的天体,即为类星体。

类星体是什么

有人提问,既然发光的方式与恒星不同,那么它又是怎么发光的呢?

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研究,最终得出一结论,这类天体中心是一个巨型黑洞!而黑洞能吞噬宇宙内的一切物质,因为黑洞巨大的质量,连光都逃不过黑洞的引力,正是由于黑洞的作用,其周围物质在快速像黑洞落入的途中。

类似于摩擦力的作用力,使其产生了光,无数多物质的总和,使这种类星体成为了宇宙中最亮的天体,其发光能力比一般星系都要强,号称“宇宙灯塔”。

天文学家们能够发现类星体则是因为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以X射线、光或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能量,不同的类星体之间其结构也会有所同,其外裹层有星云状也有喷流状等,但在照片底片上其形状像恒星,是一类非常奇特的天体。

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国科学家也在之前发现过一些类星体,其中有一颗距离地球的距离超过127亿光年的类星体,其亮度更是达到太阳的470万亿倍!

这颗类星体最早是我国两米级别的小望远镜发现的,当时是由我国天文学家吴学兵带领他的团队通过云南的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图像发现。

其团队经过观测和研究,得出这是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的类星体,并且这颗类星体相比于其它可以说是非常年轻,而且其中心部位的黑洞质量巨大,就导致其可以散发出非常耀眼的光芒。

初步估计这个中心部位的黑洞质量可达120亿个太阳,发光强度更是太阳的470万亿倍,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所有类星体中这颗由我国发现的亮度“记录”已经被打破。

现在发现的最亮天体是由哈勃望远镜发现的一个 ,其亮度约为太阳的600万亿倍,非常让人难以想象。

128亿光年外,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类星体已经是无数亿年前的样子了,而这么遥远的距离。

根据人类现有的理论,在宇宙才刚诞生十亿年之久的时候,那颗类星体就在发光发热了,所以说类星体就是宇宙早期的产物,研究类星体也具有相当的价值,对于宇宙起源等理论研究都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当人类可以企及到这些类星体的时候,它们不一定还存在着,因为距我们的时间空间太过于遥远。

类星体的由来

据天文学家以及相关科学家推测,类星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星系对撞产生的,是不是比较骇然听闻,星系之间的对撞产生的能量大的让人无法用数字去形容。

众所周知黑洞是由于足够质量的恒星,因其内部核聚变反应时,燃料耗尽最终坍缩形成的,而类星体中的黑洞可能是由于对撞中存在一些的特殊因素,导致中心黑洞并不像普通的黑洞那样。

一般的黑洞无论什么东西都无法从其中逃脱,更不用说发光了,而类星体中心的黑洞在其周围却有大量物质存在,虽然在不断被吞噬,但是产生的能量最终还是被释放出来了。

这就让科学家们摸不着头脑,可惜我们观测到的类星体都在不断与地球远离,人类已目前的科技手段无法得知其全貌,对类星体进行的系统分析大都是基于人类的现有理论、科学手段和对其它天体的了解。

结语

像类星体这样奇特的天体在宇宙中不在少数,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类并不能发现其存在,比如说暗物质就是一个猜测存在的东西,从未被证实。

宇宙之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人类到目前经过了无数代人不断探索才得以窥得一角,人类很渺小,甚至对于全部宇宙来说整个银河系都很渺小,但是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必定能够得其全貌。

0 阅读:136
评论列表
  • 2022-08-17 17:53

    1.首先类星体的范围是4到9亿光年128亿光年屁事没有 2. 类星体在几十亿年后会变成一个质量巨大的恒星

森罗万象视频

简介: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