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允炆削藩为何失败?人家朱棣祖孙三代才成功

楼哥看明史 2024-03-12 21:02:10

前言:建文元年(公元1402年)七月初一日,刚刚篡位不久的朱棣,在南郊举行告祀天地大典。在祝文之中,朱棣对被自己推翻的前任皇帝朱允炆,进行了严厉地抨击:

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诸王。祸机之发,将及于臣。臣不得已,举兵清君侧之恶,以为万姓请命。允炆自弃于天,阖宫自焚。—《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朱棣剧照

朱允炆是开国太祖朱元璋亲自册立的皇太孙,是大明王朝名正言顺的正牌接班人。至于朱棣,不过是太祖第四子,原封燕王,和皇位八竿子打不着。

那么这场叔父和大侄子之间的皇室内战,又是缘何而生呢?说起来还是削藩惹的祸。其实朱棣篡位之后,同样也要削藩。为何朱允炆会失败,而朱棣祖孙最终能成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稳扎稳打的朱棣祖孙

明初的时候亲王权力极大,不但有总兵力近两万的王府三护卫官军,像晋王、燕王、楚王、蜀王等还能节制本省军事。

在太祖朱元璋看来,有自己这些能征惯战的儿子们戍守边疆,大明王朝将永无权臣篡位、武将造反之忧。但是在文官集团背景为主的皇太孙朱允炆看来,这些桀骜不驯的叔父们,才是自己真正的心腹大患。据说祖孙之间,有过这么一场对话:

太祖语太孙曰: “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太孙曰:“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 汝意如何?” 太孙曰:“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太祖曰:“ 是也,无以易此矣。”—《皇明史窃卷三·革除记》

朱元璋与朱允炆剧照

从朱允炆的回复来看,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他在老朱驾崩之后的所作所为,明显背离了自己的说法,我们来看一看。

吃相难看的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而朱允炆在顺利继位之后,却在祖父离世不到百日之际,将削藩的第一刀砍向了自己的五叔周王朱橚。

朱元璋和马皇后之间一共有五位嫡子,朱允炆即位之时,老大太子朱标、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均已去世。老四燕王朱棣威望极高,是建文君臣削藩的终极目标。至于周王,由于是嫡幼子的缘故,自小娇生惯养,从未吃过苦,封国也并不在边境线上。

周王被抓剧照

当年七月,曹国公李景隆率军突袭开封,将周王全家一并拿下,随即就削爵发配云南。周王一家的束手就擒,给了建文君臣一个错觉,以为亲王们实力虽强,却也不敢反抗朝廷。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太祖第七子齐王朱榑、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相继被废,第十二子湘王朱柏则被逼自尽。湘王的死,可谓彻底撕下了朱允炆的假面具,以至于建文君臣气急败坏,给了一个“戾”的恶谥。

建文中有告其府中阴事者。王惧,阖宫自焚,王年二十有八。妃,江阴侯吴高之女。当时谥王曰戾。—《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湘王自焚剧照

在王朝政局稳定之后削藩,其实没有问题。但是朱允炆的手段太过于残忍,无论周王、齐王、代王有多少罪过,完全可以只削护卫而保留王爵。你不给人活路,那即使朱棣不造反,相信也会有别的亲王揭竿而起。

那么皇帝换成朱棣以后,他又会怎么来处理削藩事宜呢?毕竟藩王领兵的危险性,他最有发言权。

朱棣削藩

当年周王被抓,朱允炆曾经让朱棣对朱橚进行“议罪”。朱棣没有对此进行正面回应,只是提出了自己对于宗藩管理的原则:“重可裁减护卫,轻可赐敕诫励”,事实上在整个永乐朝他也是这么做的。

靖难成功以后,对于三位已经不在自己封国的亲王: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谷王朱橞,朱棣都做了迁国处理。其中辽王由广宁迁居荆州,宁王由大宁迁居南昌,谷王由宣府迁居长沙。

宁王朱权剧照

既然已经不在边境,自然也没有必要再保留三护卫的编制。辽王迁国之后,朝廷恢复原属湘王的荆州中护卫隶辽王府,改辽王护卫为广宁左、右、中三卫隶辽东都司。宁王迁国之后,朝廷改南昌左卫为南昌护卫隶宁王府,改宁王护卫为隆庆左、右卫和宽河卫。谷王迁国之后,一护卫改为长沙护卫隶谷王府,剩余护卫设宣府左、右二卫。

此外对于有罪的亲王,朱棣也予以了削除护卫的处罚。比如代王朱桂仅保留大同中护卫,辽王朱植削其护卫及仪卫司,止给军校尉三百人,周王朱橚和岷王朱楩均革去三护卫。

壬申,周王橚奏纳三护卫官军。从之,命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往河南量留随侍外,余调赴北京。—《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七》

谷王朱橞剧照

而齐王朱榑和谷王朱橞,则分别因为“私僣帝号”以及“谋逆”的罪名,不但削去三护卫,连同其本人及家眷都被废为庶人。

对于在永乐年间之国的亲王: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鲁王朱肇辉,朱棣都只给了一护卫。安王、郢王无嗣而薨之后,其护卫也被一并革除。

朱高炽削藩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班师途中驾崩,遗诏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仁宗。

仁宗虽然做了二十年的监国太子,但做皇帝的时间却不到一年。不过时间虽然短暂,朱高炽却解决了北京城中对他最大的威胁:赵王朱高燧。

赵王和仁宗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出生伊始便一直待在北京。哪怕发生了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的未遂政变,朱棣不但没有削除赵王府护卫,甚至依然让他留在北京。

赵王朱高燧剧照

朱高炽即位之后,对当年站队二弟汉王朱高煦的妹夫西宁侯宋琥,站队赵王的大外甥富阳侯李茂芳都进行了严厉打击,将他们全部削爵废为庶人。赵王殿下为此惶恐不安,不但自请就藩彰德府,还主动上纳了二护卫,这才换来了自己的平安着陆。

赵王高燧先遣长史赵季通奏云: “一衣一食皆朝廷所给。安坐无事而虚拥三卫,三卫军士亦虚受粮赐。请以常山左、右二护卫官军助国家戍守,止留中护卫供使令足矣。”上不纳。王遣季通往复再三,固执前意。—《明仁宗实录卷七》

朱瞻基削藩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瞻基继位,即宣宗。

仁宗驾崩之时,宣宗人在南京。在他千里迢迢赶赴北京继位之时,汉王还曾经组织过对这位大侄子的暗杀行动,只是未能得逞。

汉王朱高煦剧照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汉王在封国乐安州举兵造反,打算复制老爹朱棣的“奉天靖难”。宣宗则吸取了朱允炆当年失败的教训,果断御驾亲征,以雷霆之势迅速平叛。汉王全家都被废黜,王府护卫自然也被一并削除。借着汉王一案,宣宗趁热打铁,又逼得赵王上交最后一护卫,同时废黜了晋王朱济熿及太原三护卫。

其护卫官军,除旧拨侍各郡王者不动。其原在大同守备官军四千人,令总兵官武安侯郑亨就彼分拨卫所,家属随住。见在太原护卫官军内调三千人,连家属住宣府,听总兵官都督谭广分拨卫所。其余官军、校尉取勘明白, 仪卫正、副改为正、副千户,典仗改百户、校尉。妳公女户悉改充军,就彼分调太原缘边各卫,家属随行。—《明宣宗实录二十七》

至此,朝廷对亲王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压倒性优势,依然保留三护卫官军的仅剩秦王、楚王、蜀王、肃王这几位既实力雄厚,但又一直奉公守法的亲王。为了对付这几家亲藩,宣宗充分展现了其老辣的政治手腕,我们来看一看。

宣宗朱瞻基剧照

对付秦王,朝廷以十年前的安定王朱尚炌谋反案为突破口,指出西安三护卫中还有参与当年逆谋的漏网之鱼。而秦府护卫军张嵩随即跳出来奏称秦王谋反。此时距离晋王被废不过两年,求生欲极强的秦王立刻上奏辞三护卫。宣宗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今姑强从,然王不可无侍卫之人,听留一卫以备使令。其二护卫,令兵部调来北京。—《明宣宗实录卷六十》

对付楚王,朝廷指使平江伯陈瑄上了一道“密奏”,对楚藩“造船以千计,买马以万数”的现状,表达了深切的担忧。宣宗一面表示自己完全信任楚王,一面大骂这位平江伯“鄙哉瑄也”,然而密奏的内容却很快尽人皆知。楚王无奈,只能上奏“请以二卫归朝廷”。

对付蜀王,朝廷以“蜀王府中忽举炮铳”为契机,对王府官员以及四川都司穷追猛打,逼得蜀王将成都中、右二护卫归朝廷,自己仅保留左护卫官军供役。

宣宗朱瞻基剧照

在各家亲藩纷纷上交护卫的大背景下,就连反应最迟钝的肃王都坐不住了,只能乖乖上交护卫。至此,困扰朱棣祖孙三代的亲王护卫难题,终于彻底解决。

结语:要知道在永乐时代,靖难名将大多依然健在,朱棣对军队也有着极强的掌控力。但亲王们只要安分守法,朱棣也不会鸡蛋里挑骨头,强行和弟弟们为难。而朱允炆都没能和武勋们拧成一股绳,就急不可耐地削藩,他不失败谁失败?

仁宗在位时间虽然短,但从他处置妹夫、外甥,逼迫弟弟的手段来看,这位皇帝也不是好打交道的主。而宣宗在军中深耕多年,这才有底气以武力对付二叔汉王。汉王的失败,让其余亲王深刻地意识到,只有配合朝廷削藩才有出路。

然而无论如何,除了试图造反的齐王、谷王和汉王,朱棣祖孙三代在削藩之余,都保证了亲王们的富贵生活。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亲王们才会乖乖就范。像朱允炆这样既要钱又要命,确实是江南地主文人集团的一贯作风,在明初这个诡谲的大环境下削藩失败,自然在情理之中。

5 阅读:128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