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防冻液医生用10瓶白酒救命,唯一解毒剂国内未上市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4-09 19:50:29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卓 谢菲)一名27岁的男子服了300毫升的汽车防冻液,出现恶心呕吐、呼吸衰竭的情况,被紧急送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救治。“当时情况危急,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辅助呼吸通气,并给患者灌服白酒缓解中毒症状。”4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祝伟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患者已脱离危险,康复出院。

祝伟介绍,汽车防冻液是一种用于汽车冷却系统的液体,主要成分为乙二醇。“乙二醇在人体内会转化为更具毒性的草酸盐,一般人体摄入70毫升-100毫升就可中毒,会让器官功能迅速衰竭。”祝伟表示,乙二醇中毒后需要及时洗胃,以减少乙二醇的吸收,同时使用解毒剂,据文献报道,乙醇和甲吡唑可阻止乙二醇代谢的有毒产物生成,但是目前国内食品行业中并没有甲吡唑应用。在综合考虑后,祝伟团队决定采用白酒中的乙醇来中和乙二醇的方法解毒。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祝伟(左)

甲吡唑是一种乙醇脱氢酶抑制剂,是治疗甲醇中毒的有效解毒药。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卢中秋曾在研究中提到,乙醇是可以用于解毒的,但有效治疗剂量的乙醇毒副作用较多,且乙醇药代动力学不稳定,需频繁监测浓度,同时医院需具备监测血乙醇浓度的技术,故临床无广泛应用。国外学者在临床上已证实甲吡唑具有易于给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①。

因误服汽车防冻液中毒的案例并不少。记者搜索发现,今年1月13日,湖北经视曾报道,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了一名误服200毫升汽车防冻液后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然而唯一解毒药未在国内上市。“就目前来看,乙醇脱氢酶抑制剂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药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兼药剂科主任戴海斌曾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因为甲醇中毒等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因此注射用甲吡唑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少,而且该药品价格也比较昂贵。

“日常生活中应确保防冻液得到恰当保管,务必将其置于远离儿童触及范围的安全位置。使用过程中一定不要让口腔与防冻液接触。如果不慎误饮,可以立即采取催吐措施,以清水稀释胃内液体,继而用盐水或肥皂水清洗胃部。之后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处理的最佳时机。”祝伟表示。

“如果发现中毒一定别大意,要立即去医院做检查。生活中不建议食用自己不熟悉或不清楚来源的食物。”北京急救中心医生贾大成曾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口服乙二醇中毒后通常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症状,如果中毒较轻,就像酒精中毒,中毒重则会迅速发生昏迷抽搐,严重者可致死亡。第二阶段人体心肺功能会出现障碍,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第三阶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

“如果发现自己中毒或意识到自己误服不明食物,可以按照急性中毒的抢救通则,首先‘催吐’,以减少机体对毒物的吸收。”贾大成说,催吐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指“抠舌头根”,通过刺激舌头产生恶心感从而吐出有害物。吐出来之后,可以进行“口服洗胃”,也就是再喝水进行催吐。

参考文献:

①陈隆望,卢中秋.急性中毒诊治热点与关注[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9,5(02):104-108.

0 阅读: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