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薛宝钗那件“不堪入目”的大红袄,才知她与贾宝玉没夫妻之事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1-05 09:16:40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一回,贾宝玉的玉和薛宝钗的金,第一次有了聚首。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着实就是一对儿,也为日后二人姻缘埋下伏笔。

不过,在通灵宝玉和金锁以外,这段故事最值得注意的,反而是薛宝钗里边穿的那件大红袄。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八回)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非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薛宝钗的金锁因戴在外衣里边,需要解开外衣的排扣取出来。

按说古代礼教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别说表姐当着表弟解扣子,就是亲兄妹也不应该如此。

不过,四大家族所处的贵族阶层,对礼教的理解与市井民间并不同。

贾府的风气明显更包容,也更开放。在规矩礼仪的基础上,有最大的自由空间。

原因非常简单,这些贾家主子们,每个身边都是丫头、婆子,小厮、仆人跟在屁股后面,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任何事。

贾母对此讲的清楚:

(第五十四回)“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

不是四大家族规矩松,而是人家教养好是一回事,伺候的人多也是主要原因,根本不怕出现意外。

就像贾宝玉看薛宝钗这次,也有莺儿和他的小丫头在旁边,在屋就是薛姨妈、李嬷嬷等一群人,有什么可避讳的。

再说彼时薛宝钗不过十三岁,贾宝玉也就十一岁,更不到特别注意的年纪。不提。

闲言少叙,薛宝钗里边这件大红袄很重要,因为有三层意思要了解。

一,薛宝钗穿红,说明她并不反对“颜色”,何以到了后面住着雪洞,穿得极素?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此时她在薛姨妈身边受教养还算正常。反常是进了大观园后的“放飞自我”。不止宝钗,宝玉、黛玉都出现过严重个人行为问题。

二,大红袄又隐含姻缘。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的“金玉”聚首,就暗合未来二人姻缘。薛宝钗穿的大红袄,也算为未来伏笔。

当然,那个时代女儿日常穿红配绿是常见,曹雪芹如此落笔既写日常,也为未来伏笔,一举两得,读书人要清楚。

三,这件“大红袄”要对应刘姥姥后文讲“雪下抽柴”故事。

雪下抽柴的女儿就穿着一件大红袄,也表明故事与薛宝钗有关。

大雪满天,那女儿独自抽人家柴禾,暗示薛家山穷水尽,全靠图谋薛宝钗的金玉良姻攀附贾家而自救。

大红袄代表日后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成功实现。

但是,刘姥姥故事是讲给贾母听。一开口的“老寿星”反而暗示贾母的“不寿”。

而抽柴女儿除了大红袄,还穿着“白绫裙子”。

红与白于一身,古人基本不会如此“外穿”衣服。作者明显暗示“红白喜事”于一天发生。没等脱下吉服,就要换上孝服。

推测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为病入膏肓的贾母冲喜,只可惜当晚贾母便去世,反对金玉良姻到底。

贾母死后,贾宝玉需要守孝不能圆房。薛宝钗只有婚姻没有夫妻之实,才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

这也从后来她长大后再不穿红配绿显现出来。她的素雅几乎与守寡的李纨类似,也是注定没有好结果。

消失的这件“大红袄”,就像薛宝钗消失的幸福,注定一去不返。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