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00万字《资治通鉴》,书好但太难读,如何3招就看懂?

郭的日记本 2024-04-07 15:22:42

最近有了一个比较疯狂的想法,那就是下决心读一读《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写下的“巨著”,全书300万字。

“资”是帮助的意思,“治”是治理的意思,“通”是从古到今,“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资治通鉴: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其一,书中的古文内容不要说搞懂了,哪怕只是顺利读下来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至少有90%以上的中国人是做不到的。

再者,300万字,相当于20本普通长篇小说的“体量”。一周看一本,看完《资治通鉴》也要小半年的时间了。

以上两点就是普通人阅读此书的最大的障碍。如何跨越这些“拦路虎”?

今天就重点交流一下老郭要如何拿下《资治通鉴》的思路。最近几天研究下来,好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

先说为什么读?再说如何读?

为什么读?

对《资治通鉴》的兴趣来自于冯唐,他专门开了个专栏——冯唐讲《资治通鉴》。

在“发刊词”中,冯唐讲了这么一段话:学历史则是为了了解人性。大跨度时间上的人和人、人和物发生的事,反映出的规律就是人性的规律。狗改不了吃屎,人其实也改不了多少。

《资治通鉴》就是一本讲人性的书,这是吸引老郭读此书最大的关键点!对于普通人亦是如此,一旦掌握了人性的密码,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其次,每天躺在床上,大把的时间,如果只是刷手机也是极无聊的。如此情形下,读书就成了最优选。

第三,虚荣心作祟。能够把《资治通鉴》读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吹牛皮的资本。能够因此让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这算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条件下的安排了,既然是“天意”,那就行动起来吧。

如何读?

实话实说,之前从来都没有奢望过读一读《资治通鉴》。因为太了解自己了,肯定不可能坚持到底的。所以,从来就没有了开始的勇气。

但这次不同,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了此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能够读下去的一些小技巧。

第一,从“解读本”开始

如果是自己看原著,那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不要说能不能看懂了,通篇很多字都认不全,咋读?

网上找了几个“解读本”,冯唐的、熊逸的、华杉的等等,最后,选择了华杉的“解读本”。

计划是看完华杉的,再看冯唐的,然后看熊逸的,最终看胡三省的解读版。如果有可能,最后再去看司马光原版的。

华杉的解读比冯唐的更简单一点,个人的发挥空间也更小点。算是中规中矩的,但也是最难读的。

而熊逸的版本要比冯唐的更夸张,基本上都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写成的白话文。

实话实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又对此书没有一定的了解,看谁写的都是白搭。

所以,老郭的思路是由难到易,抱着能懂多少算多少的心态先过一遍再说。读原版?绝无那个勇气,从解读本开始,这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吧。

通过华杉的解读本先把基础的概念熟悉起来,然后再去读冯唐、熊逸他们的解读本。后者更注重知识的具体运用。

所以,先要把基础概念搞懂了,至少是有个大致“概念”了,之后再去尝试着应用、举一反三的阶段。如此,才有机会做到有的放矢。

最终的目的肯定是要读一遍胡三省的标注版本。至于说司马光的原版,看缘分再说。计划用四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伟大工程。

第二,边听边读

如果只是读,而且还是一部一眼望不到边的巨著。精力如何集中?如何抗拒过程中的无聊?如何让自己有耐心地坚持下去?

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哪怕是解读本,也是极难坚持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

最近在尝试读华杉版的《资治通鉴》时,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方法,那就是边听边读!

无论是听书平台还是微信读书这样的平台,都会有“听书”的功能。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把听书的功能打开,戴上耳机,听、读同步。

老郭发现,这样的做法非常管用。带上耳机,耳朵避免了太多的“噪音”,“声音”会带着你去看文字的内容。

因为“听书”读出来的声音不会随便停下来,那么读书自然也就不用停下来了。用手机来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是特别容易实现的。

最近,只要进入边听边读的模式,最低也都是几十页起步的。这个感觉非常好,很能带来成就感。

假设每天读200页(手机上显示的页数),差不多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此,四个月内也就读完了全书。

因为有些地方需要主动停顿一下,需要思考一下。再就是被外界因素打扰了,也是需要中断的。还有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每天都能完成200页也就不现实了。

所以,老郭计划,每一个版本的《资治通鉴》安排上一年的时间。留下足够的时间,不急不躁慢慢来。

第三,多分享读书感受

听、读是一种学习,而分享则是更高级的学习。

举例,在销售中你学会了某个成交技巧,屡试不爽。于是,你把这个技巧又分享给了你的同事,别人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分享不仅帮助了别人,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是极有价值的。分享的过程亦是一个自我梳理、自我辩证、自我说服的过程。

这样过程重复十遍、百遍之后,会是怎样的局面?你不仅教会了很多人,而且,你还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那些技巧。

从量变到质变,你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技巧。这才是最高级的学习呢。

同时,因为你的分享,还能收获大量的表扬。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爱慕虚荣、听好听话儿、被赞美这些都是人的天性,可以说,每个人都不会例外的。

如果你能经常性地给别人讲一讲你看《资治通鉴》的收获,那会是怎样的高级“炫耀”?又会因此收获到多少的“羡慕嫉妒”?

这就好像我每天写文章一样,在每一篇文章的标题前标一个数字出来,以此来表示我已经写了多少篇原创文章了。

每每有人看到这里,都会感叹不已。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天天写原创文章是极难做到的事情,都会好奇老郭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的好奇和感慨对于老郭来说,就是一种更高形式的表扬。内心深处的虚荣心当然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理由的,除了实际上的物质奖励,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坚持下去。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生活经验。

读一遍《资治通鉴》就已经是非常牛叉的事情了,这就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中国人了。

更不用说几遍、读懂了,做到了,那肯定是人中龙凤了。

都说知识就是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抱怨没有得到诸如此类的“好处”。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读到“对的”书、读懂那些有价值的好书而已。

冯唐说,《资治通鉴》是一本伟大的“地球人生存指南”。如果用一本书来真切地指导一个人如何在地球上过好这一生,那这本书就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非常丰富的大书,不算胡三省的音注,原文近三百万字。如果你只有一点儿钱,只能买一本书,只能有那么点时间,只能通读、熟读一本书,那毫无疑问,你就仰仗《资治通鉴》,得志行天下。

如果你不得志,想要独善其身,消磨时间,冷眼看天下,并且想要在冷眼观察之中,能够趋利避害,在乱世里保全自己,还能有自己的坚持,能太太平平地宅在家里,也请读《资治通鉴》。

老郭不才,许下这个泼天大愿——从今年开始,历经三到五年的时间,争取能够读上几遍《资治通鉴》。

0 阅读:1

郭的日记本

简介:聊销售侃生活!用文字记录经历,让内容温暖在路上的人